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滄海桑田/拋售料近尾聲 港股估值處歷史極端低位\倪相仁

時間:2022-03-13 04:24:36來源:大公报

  對於近期的A股和港股市場下跌,業內有不少深刻的分析,其中內地半夏投資一姐李蓓的觀點比較獨特。她指,過去幾十年全球金融市場運行的制度基礎,已隨着俄烏衝突,以及歐美對俄羅斯全方位金融制裁而發生動搖,過去幾十年的金融全球化趨勢,將會被逆轉。

  按照李蓓的分析,未來對市場衝擊力最大的,可能是西方大國開啟金融的去全球化趨勢,到時將推升主權風險溢價,抑制金融資產估值。從全球看,在不友好國家上市的離岸股票,不友好國家持倉比例較大的離岸市場,可能面臨大的動盪。

  落到A股的話,投資者構成可能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外資股東含量越高的股票,可能表現會越差;本土產業資本持倉為主的股票,會相對表現更好。

  A股中的外資投資者、港股中資股,以及美股上市的中概股,是過去30年金融全球化的成果:外資持有A股,已經大於2萬億人民幣;而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即使大跌之後,總市值也大於2萬億人民幣。港股市場是中資企業最大的離岸市場,上市公司以中企為主,而投資者則以外資為主,可以說海外中資股,就是金融全球化孕育出來的孩子。如果中美不能夠就中企海外上市的審計標準達成共識,中長期而言,無論中概股還是在港上市的中資股,都逃不掉被外資拋售的命運。

  雖然現時大規模的金融去全球化還不是時候,但中美關係如果繼續壞下去,難保不會成為美國的金融核選項。從樂觀方面看,經過去年下半年持續的下跌,外資拋售海外中資股的行動,相信快接近尾聲。港股上周三、周五兩次大跌之後出現單日轉向,顯示拋售力量已有所顧忌。未來數周,若市場對壞消息出現進一步的免疫力,中資股很有可能接近階段性的底部。

  以估值來看,目前的A股和港股市場估值十分吸引,截至上周四,A股滬深300指數預期市盈率10.1倍,市淨率1.2倍,相比年初分別回落12.4%和13.4%;港股方面,MSCI中國除A股指數預期市盈率8.4倍,市淨率1.0倍。恒生指數今年的預期市盈率和市淨率分別為9.7倍和1.0倍,歷史均值為11.8倍和1.4倍;恒生國企指數市盈率和市淨率分別為8倍和1.0倍,接近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低位。可以說,港股現時的估值水平,正處於歷史極端低位。

  短期市場繼續受制俄烏衝突和美國高通脹進展,難有表現。不過部分行業和龍頭公司仍有投資機會,全國兩會期間,財政部提請會議審查《關於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其中提到2022年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8071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21年預算數4060億元和執行數4003億元,分別增長98.8%和101.6%。

  現時內地可再生能源需要補貼1900億元(2021年),當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預算支出僅為891億元,年度缺口超1000億,導致對新能源運營企業大量的補貼拖欠。有券商測算僅2016年以來理論補貼和實際發放,缺口可或已超4000億元。若補貼拖欠問題得以解決,將利好新能源發電產業鏈,尤其是拖欠款項佔收入比較大的上市公司。一般預計補貼拖欠在下半年發放給上市公司,屆時不僅提升新能源運營企業的盈利能力,亦表明中央對於發展新能源的決心,光伏、風電將迎來長期景氣周期。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