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新聞分析/市賬率為較佳分析工具\許 臨

時間:2021-01-11 04:23:43來源:大公報

  在分析股票時,不少人會用市盈率(P/E)來做比較,衡量股價相對盈利的高低,若股價低於每股盈利,便代表這隻股份「抵買」。但分析銀行股時卻有所不同,一般會傾向以市賬率(P/B)作比較,原因是銀行的盈利往往與擁有的資產數量(包括各類存款等)有關,而市盈率的計算一般是以去年盈利作比較。去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銀行的盈利大幅下降,部分更出售資產轉型,故此,以市賬率作比較,會較適合判斷哪一隻銀行股最抵買。

  中信市賬率0.26倍 最抵買

  市賬率的計算公式為股價除以每股賬面價值(有形資產總額),若市賬率跌至1以下,這代表了股價已被低估。根據彭博的預測(見右表),預測市賬率今年最低的是中信銀行(00998)、只有0.26倍,其次為中國銀行(03988)及交行(03328),預測市賬率都是0.33倍。內銀股的市賬率普遍較滙控(00005)、渣打(02888)及恒生(00011)為低,故此若單以市賬率作比較,今年投資銀行股,應優先考慮內銀股。

  除了市賬率,在分析銀行股時也可參考淨息差(Net interest margin)。貸款業務向來是銀行的核心業務,特別是內銀,若貸款的利息高於獲取資金的成本,銀行便可以把資金借出,並從中賺取息差。

  利率正常化 息差壓力減

  由於內銀的利潤主要都是靠賺息差,在疫情下的相對低息環境下,要保持利潤增長十分艱難,但隨着內地經濟逐步復甦,去年更是GDP唯一錄得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逆周期政策退出的概率實際上已不斷提高,銀行息差收窄的壓力今年可望得以緩解。

  簡單來說,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內地是最有實力在今年內將利率正常化的,反觀美國及歐洲,低息環境很可能今年內仍需持續,以確保經濟在谷底反彈,但目前內地個人收入增長強勁,以及家庭財富持續增加,疫情後的恢復也較其他國家為快,內銀股的前景也因而較其他主要業務在香港或歐美的銀行為佳。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