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健康人生/逆轉衰老 不再是夢?/大公報記者 湯艾加

時間:2020-07-12 04:23:22來源:大公報

  圖:遺傳基因學專家陳為瀚

  近年,人類的壽命究竟可以有多長,掀起了討論,有說人可以高壽至一百二十歲,信焉?全球知名科學家和企業家、哈佛醫學院遺傳學終身教授辛克萊(David A. Sinclair),聯同猶他州立大學新聞寫作副教授拉普蘭提(Matthew D. LaPlante)推出的新書《可不可以不變老?》(Lifespan)中指出,衰老是一種可以醫治的疾病,人類很有能實現長生不老。就此,記者訪問了基因學方面的專家以及註冊中醫,探討長壽與健康的課題。

  辛克萊教授提出的衰老的嶄新理論,主要內容和觀點包括:一、衰老不是因為DNA的變異,而是人類表觀遺傳信息因修復DNA變異而失真的後果;二、衰老是可以醫治的疾病。他更預見人類很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可以透過細胞重新編碼等技術而實現長生不老。

  基因研究冀延緩衰老

  事實上,有關長壽基因的科學研究實驗,已有數十年的歷史。隨着醫療、科學及人類生活水平的提升,如何通過基因促使機體延緩衰老、延長壽命的話題,逐漸被大眾關注。

  遺傳基因學專家陳為瀚博士(Dr. Billy)分析道,將來人類普遍長命百歲的祈願並非不可能實現。通過基因科技改變動物基因實驗,原則上,技術已日趨成熟,但進行人體實驗涉及道德問題,也需要更多的數據支持,就目前情況,通過基因治療達到長生不老的目標不太現實,但相關技術對於提升癌症治療的效率以及治療基因變異導致的疾病,更具現實意義。

  除了自身的基因因素,外部因素對壽命的影響更為重要。香港人均壽命為全球之首,這一成績得益於香港的社會富庶,先進的醫療水平,飲食習慣多包含魚類(含有奧米加三),以及足夠的活動量。他說:「一定的活動量對於保持身體健康十分重要。香港交通便捷,有時人們出行寧願選擇公共交通。有人曾做過測試,開私家車出行,一天步行數量僅有兩千多步,而乘坐公共交通,需要步行前往港鐵或巴士站,路程雖不遠但也有七千步的數量。一天相差五千步的運動量,日積月累,體能就會相差很大。」

  長壽被內外因素影響

  當前基因測試是一個熱門的話題。陳為瀚表示,基因測試可以檢測到遺傳性的基因狀況,檢測結果僅是一個提醒,例如,有人通過測試得知患上乳癌的機率偏高,但不代表一定會患上乳癌,依照檢測結果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依然可以降低患癌風險,同樣道理,即使有人帶有高度的肥胖基因,然而長期生活在食物缺乏的個別貧窮地區,出現肥胖的狀況也不會高。科技、醫學、環境、心理、食物、空氣、水質等等客觀因素,都是影響每個人是否長壽的重要因素。

  他又提出,相較於生命的長短,生活的品質更加值得關注。當長壽成為普遍現象,人到百歲仍能約上三五知己相聚歡談、遊山玩水,才是幸福的狀態。當長壽僅限於小群體或個人,尤其是當機能衰退無法行動自如,長壽帶來的更是一種苦惱。「長壽」是一個人類社會需要面對的問題,因為需要更多的資源支持人類的長壽現象。

  值得提醒的是,提倡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注意飲食,重視運動,保持開朗心態,堅持規律的生活習慣等等,已是老生常談,但真正做到且可以長期保持的人並不多。比特納的著作《解密藍色區域》(The Blue Zones Solution),研究了世界上五個藍色區域(Blue Zone,即世界上長壽老人比例最高的地區)的人類長壽原因,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創造有意思的生活狀態,都是藍色區域內長者得以安享晚年的重要因素。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