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調查:逾半中學生曾網絡欺凌他人

時間:2024-05-27 04:02:31來源:大公报

  圖:調查機構希望年輕人能明白網絡欺凌造成的傷害。

  疫情期間網絡社交盛行,影響延續至疫後,有社會機構向全港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逾半受訪者曾作出網絡欺凌行為,兩成是網絡欺凌受害人,當中有四成因此產生輕生念頭。機構建議青少年受欺凌應尋求他人支援協助,學校應加強防網絡欺凌教育。/大公報記者 莫思年

  不少青少年在疫情時長期社交距離措施下,習慣網絡社交,因而增加網絡欺凌機會。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轄下生命教育工作小組於2024年1月以問卷形式,向全港中學生進行「中學生於網絡欺凌中不同角色的探究」問卷調查,收回777份有效問卷。

  問卷列舉14項網絡欺凌行為,如「上傳會令當事人覺得尷尬的相片」、「以文字、相片或短片模仿他人外表及行為」等,各行為平均約52.3%同意屬欺凌行為,平均卻有36.27%受訪者不同意。路德會皇后山綜合服務中心單位主管葉文龍分析結果指青少年對欺凌行為定義存分歧之餘,有一定比例缺乏對於網絡欺凌的認知,忽視這些行為的後果和傷害。

  調查便顯示53.1%受訪者曾對朋友或同學做過最少一項網絡欺凌行為,有20.85%受訪者表示曾被網絡欺凌,相關反應包括憤怒(49.39%)、焦慮(48.15%)及自卑(46.3%)。

  逾四成怕事不敢求助

  逾四成受害者因怕尋求協助會把事情「愈搞愈大」,亦有逾四成怕別人不相信自己、找不到合適的求助對象,又擔憂被進一步欺凌及報復,其中更有40.74%曾產生自殺念頭。

  16歲的Apple(化名)就讀中四,她曾在學校討論區被人匿名惡意攻擊,亦曾收過捏造事實的匿名短訊,她很害怕朋友會誤信流言而跟她絕交,她直言當時感到自己「好冇用」而有輕生念頭,她表示身邊沒有相熟社工而有求助困難,亦憂慮父母會因擔心她再受欺凌而不讓她上網,故沒尋求父母協助。

  生命教育工作小組指出,青少年受欺凌,可找較有效的第三方,如家長、老師、學校、社工及警方等。另外,小組亦建議如察覺有朋友疑被網絡欺凌,可主動作出情緒支援以及關懷。

  此外,小組建議父母可定期關心子女,留意其會否有異常失落或擔憂。學校亦可加強與社福機構協作,進行有關網絡欺凌的教育,讓同學及早認識相關行為嚴重性及處理方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