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他山之石/日本小學道德課 培育回收意識

時間:2024-05-27 04:02:24來源:大公报

  圖:日本垃圾分類配套較完善,而且當地人從小就培養分類回收意識。

  在處理垃圾上,到底是先實施垃圾收費,還是先做好垃圾分類回收?最重要的還是宣傳教育,從小培養環保意識和垃圾分類回收習慣。

  居住於日本大阪的中國人張女士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她所在的大阪府高槻市並未實施垃圾徵費,也不需要用指定垃圾袋,不過當地人重視垃圾分類,在教育上更是從小學開始培養孩子們的習慣。

  「日本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就會被要求將出門產生的垃圾全部放在自己包裏帶回家處理,這也是日本人從小養成的習慣。」育有兩個兒子的張女士表示,日本的小學有一門道德課,主要是向學生科普各類生活常識,當中也包括垃圾分類和環保。其中一點,就是日本人會被教育盡量少在公共地方丟垃圾。

  垃圾分類回收亦是日本環保教育的另一重點。張女士表示,日本的學校會鼓勵家長做環保公益。例如,如果家長買了有可回收標識的物品,學校會鼓勵家長不要丟掉,而是將該物品拿給學校,學校會將其捐贈或賣錢,用於幫助貧困地區的兒童。「這個是學校希望家長配合的環保行動,以衣服居多。」

  髒尿片亦要帶回家處理

  對於有香港幼兒園校長擔憂垃圾量大,尤其每日有大量的尿片需要處理,增加校方財政負擔。張女士分享,在日本一些幼兒園,孩子用過的尿片會被要求帶回家,不存在幼兒園要自己處理尿片的情況。在被問及要求家長將髒尿片帶回家的原因時,市政人員表示主要是園方希望家長根據兒童排便了解其身體狀況、幼稚園存在垃圾存放收集問題、沒有相關預算、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等。

  亦有旅日網友表示,日本的幼稚園裏不設垃圾桶,是為了保持環境的乾淨整潔,給幼兒們創造符合生長活動的條件。\大公報記者湯嘉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