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HK人與事/城中有座文學舘\江 揚

時間:2024-05-27 04:02:54來源:大公报

  上圖:石屎森林中的茂蘿街七號,香港文學舘在三樓。下圖:香港文學舘裏的磚牆。\江揚攝

  穿行在灣仔茂蘿街狹窄的道路上,各種小店林立,老式的招牌和店舖裝潢透露出濃郁的懷舊氣息。

  茂蘿街七號,是香港文學舘所在地。

  從外面望去,騎樓、瓦片屋頂、木門窗結構,被周邊的現代高樓大廈緊緊包圍。

  走進這棟建於一九一○年的廣東式唐樓,實心的黏土紅磚牆,古色古香的中式斜屋頂,木質的樓梯和扶手,雕刻精美的法式門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鐵花欄河,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它獨特的建築風格。

  設在三樓的香港文學舘,面積不算大,卻承載着香港作家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堅持。早在二○○四年,香港作家聯會就發起並得到三十四位作家的簽署支持,共同倡議「香港必須建立香港文學舘」。

  這個倡議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呼籲,而是香港作家們對於本土文學發展的深深期許和執著追求。作家們希望通過建立文學舘,讓更多的人了解香港文學的歷史、現狀和未來,推動香港文學的發展和繁榮。

  作為香港作家聯會會長的潘耀明,在爭取籌建香港文學舘超過二十年的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堅持。他與作聯的同仁們多次共同爭取和籌劃,爭取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香港文學舘終於建立。

  面對這座小小的文學舘,我感受到的不僅是歲月的痕跡和故事的印記,更是對香港作家們多年努力的最好回報,是對他們執著追求的最好肯定。它在見證香港作家們艱辛歷程和堅定信念的同時,也展示了香港文學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

  香港文學舘選擇一座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本身就承載着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通過對這座建築進行保護性的修繕和改造,文學舘既保留了建築的原始風貌,又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和功能。

  雖然空間有限,但文學舘經過精心的設計和布置,展現出香港文學的特色和魅力。通過設置不同的展覽區域,展示香港文學的發展歷程、代表作品以及作家的創作等,讓人們深入了解香港文學的歷史與現狀,看到香港在文學傳承和創新方面的努力及成果。

  也許可以這樣說,香港文學舘的建立將成為香港文學界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將為香港作家和文學愛好者提供一個展示與交流的平台,進一步推動香港文學的發展和傳承。

  城中有座文學舘,是這個城市文明程度和文化高度的重要體現。香港繁榮的經濟環境和多元化的社會背景,都為文學舘的存在和發展提供了獨特的土壤。文學舘在這樣的環境中,已經不僅是一個展示文學作品和推動文化交流的場所,還為香港社會帶來豐富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意義。

  在鋼筋水泥築成的石屎森林中,香港文學舘矗立在繁華都市的一角,不張揚也不顯眼。當你每次走近,總能感受到一股淡淡的書香撲面而來。彷彿穿越了時空,置身於一個與世隔絕的文學世界。窗外的喧囂被玻璃隔絕,舘內的空氣似乎都變得柔和起來。在這裏,你可以和莎士比亞探討人性的複雜,和徐志摩一起追尋那逝去的青春,和魯迅一同批判社會的黑暗。

  儘管唐樓周邊的許多建築物已經被推倒,建成摩天大廈,但茂蘿街仍守護着香港昔日的模樣,香港文學舘也會堅守初衷,打造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意的文化空間,展示香港未來的面貌。

  身為作家,有了文學舘的陪伴,我能感到一種踏實,也能覺出一種無以言說的溫馨。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