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拾荒者薩蘇

時間:2016-09-19 08:51:11原創:大公網

我國是歷史大國,素有「講史」的傳統,文化繁盛、市民生活發達的宋代尤其如此。《東京夢華錄》對此多有記載。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宋人說話之影響於後來者,最大莫如講史。現代社會普通人對歷史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普及性的歷史讀物。史上也不乏寫此類書的高手,民國時期的黎東方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細讀歷史》系列暢銷幾十年,在生動講述歷史的同時刷新了暢銷書的歷史。\尼三

書海漫遊

作家薩蘇

近年來,作家薩蘇遊走在歷史與文學的邊緣,作為一個現代講史者,寫了不少有趣好讀的歷史讀物,每有新作,總令人欲讀之而後快。最近讀完的這本《尋找鄧世昌:北洋水師名艦追蹤紀實》(同心出版社,二○一五年)同樣沒令人失望。

碎片:散落一地的歷史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鄧世昌、丁汝昌,這些名詞曾出現在中學課本上,也曾出現在各種影視作品中,也是中國近代史研究論著中的常客。現在,薩蘇告訴你,他們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所有的故事從一則新聞講起。二○一四年九月三十日,中央電視台報道:丹東黃海水域發現甲午海戰沉船,體量在一千六百噸左右。考古隊認為這是甲午海戰中沉沒的戰艦,而且很有可能是鄧世昌的致遠艦。薩蘇親身參與了這次探摸打撈,親身觸摸歷史,自然形成了許多不一樣的感受,這種有「我」的歷史感,成為他寫這本書的起點和主線。

薩蘇說,他曾長期在日本居住,在神社、寺院乃至一些私人庭院,經常看到散落的北洋水師殘存物。甲午戰後,日方曾對沉沒的軍艦進行了打撈,把可作為戰利品的東西送回了國內,經文部省頒發到各地的神社和學校,作為鼓吹戰功和宣傳軍國主義的材料。所以,今天在日本各地能看到不少遺物,比如,鎮遠號的大錨,平遠艦的炮彈、定遠號的船鐘等等。更有甚者,日本福岡縣太宰府有一座叫作定遠館的建築,這座日式別墅看起來並不起眼,但卻是用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的殘骸製作的,兩扇大門便是當年定遠艦的裝甲板,上面彈痕纍纍。建造者名為小野隆助,一八九六年,也就是甲午戰爭剛結束的第二年,他以兩萬日圓的價錢取得許可,僱用潛水員對定遠艦進行了為時一年的打撈,把定遠艦上的鋼板重新熔鑄成定遠艦模型出售,裝甲板、訓練用的長槳等則被運回小野隆助的故鄉,建成了所謂「定遠館」。

書海漫遊

甲午海戰中沉沒的致遠艦 網絡圖片

類似的情況還有不少。就像甲午海戰打碎了一批中國人的強國夢、海軍夢,寄託着他們夢想的這支水軍也被打得粉身碎骨,散落一地。來遠號的舵輪被做成了墨盒,「管駕日記」則保存在哈佛燕京圖書館;靖遠號呢,一隻大餐盤在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一具媽祖神龕卻在日本福岡元寇博物館;超勇號和揚威號,北洋水師最老舊的兩艘巡洋艦,它們的船旗被收藏在英國海事博物館。這些夢想的碎片已經隱姓埋名幾百年,似乎沒有人再記得他們昔日的顯赫。鎮遠號的大錨被存放在一座叫作福田海神社的日本建築中,被當地日本人視作了吉祥物,「當地的日本人告訴我們這座大錨還有一個特殊的名字,叫作『不動尊』。他們認為這樣巨大的一座鐵錨象徵着平穩和安全,應該可以保佑遠方航船的平安」,被侵略者的殘骸成了侵略國的保佑神,這實在感覺有點奇怪。而這也正是歷史複雜性的生動展現。現在,薩蘇像一個拾荒者一樣,爬梳着已碎成一地的北洋水師,試圖把這幅拼圖重新組裝起來。套用明代心學家的一句話,當我們未曾關照歷史時,歷史隨過往的歲月湮滅,當我們睜開眼睛,捫心觀瞧,炮火硝煙、如歌往事、家國情懷就在我們身邊熠熠生輝。

彈痕:甲午之戰鑒證實錄

TVB曾有部風靡一時的電視劇《鑒證實錄》,故事當然是虛構的,鑒證與破案的表演卻很專業,看得人大呼過癮。朱熹曾說,讀書有疑問,必須如老吏斷獄,直是推勘到底。昔日史家也多以斷獄比喻治史。薩蘇這本書寫得很通俗,一如他以往的作品,他所回應的問題卻是嚴肅的,使用的方法則是實物取證。

甲午一戰,日勝中敗,早是定局,並沒有討論之餘地,但中國敗因究竟何在,卻引發了人們的討論,直到今天,依然未息。薩蘇在書中為讀者提供了不一樣的視角。前文談到定遠艦的裝甲板殘骸被日本人做成了別墅大門,板上有一個近乎正圓的彈痕,邊緣已經燒蝕,「顯然是爆炸的炮彈導致鋼鐵熔融」。正是在這個不起眼的彈痕中,薩蘇看到了中日雙方的技術差距。日本海軍在甲午海戰前使用了裝填苦味酸炸藥的新式榴彈,不但威力極大,而且熔點很高,確實能夠熔化鋼鐵並在鋼板上燃燒,而中國北洋水師使用的則是填充黑火藥的老式炮彈,此外,日本使用的火炮也遠比中國艦隊先進,「在實戰中北洋水師每向敵軍發射一枚炮彈便會遭到六枚炮彈的回擊」。薩蘇說:「如果說在陸地戰場上甲午戰爭中的清軍直接敗於腐朽的體制,那麼在海戰戰場上應該說裝備層面、技術層面的問題則是失敗的直接原因。」

書海漫遊

考古發掘完整的魚雷引信,專家認為這是確證「致遠艦」的關鍵文物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供圖

以學院派的研究視角觀之,老實說,薩蘇的見解未必能引起注意,學界早有類似見地。但薩蘇從遺骸上的痕跡生發出有據的議論,讀者從歷史殘留的這個圓孔中看出去,過往變成了現場,讀來興味大增,引人思索。

真相:養狗並非玩物喪志

史學着述,其要大抵在辨析源流、考訂真偽。而在歷史問題上,辯駁錯誤看法的最好方式有時並非在觀念上針鋒相對,而是讓知識和材料說話,尤其在「民科」不斷冒泡的今天,搶奪所謂「道德高地」,遠不如心平氣和地重構史實更有價值。

看過電影《甲午風雲》(一九六二年)的人,一定對鄧世昌的愛犬印象深刻。當鄧世昌自沉於海中時,忠犬跳入海中,口銜鄧的髮辮,想將主人救上岸,但鄧殉國之意已決,終於和愛犬一同逝於波濤之中。北洋水師水兵陳學海回憶說:「鄧船主是自己投海的,他養的一條狗叫太陽犬,想救主人,跳進水裏咬住了鄧船主的髮辮,鄧船主看船都沉了,就按住太陽犬一起沉到水裏去了。」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人很多,尤其是互聯網給人們提供了評說世事、指點江山的方便。有人曾在網上發帖,說鄧世昌在軍艦上養狗,可見海軍軍紀之渙散。對此,薩蘇也作了解釋。原來,養寵物是十九世紀各國海軍的傳統,德國軍艦上養過狗熊和小豬,日本軍艦上還養了一條大黃牛,打算斷糧時吃烤牛肉。現在劉公島上還有許多貓,便是歷年海軍船上之貓所遺後裔。可見,鄧世昌養狗並非玩物喪志。

書中還講到,還有人寫文章,說中國海軍第一次炮彈發射試驗的時候,用慈禧太后的御艦當靶艦。據說,這是一艘名為「宜川」的巡洋艦,乃清政府以二百萬兩白銀在英國訂購,曾被老佛爺乘着兜風。憑着對海軍史的熟稔了解,薩蘇對靶艦的可疑目標作了抽絲剝繭的分析,說明所謂「宜川號」是一種訛傳。被「打靶」的這艘艦,最可能是永績艦,它是一九一一年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的,一九一八年才完工。而慈禧太后死於一九○八年,當然不可能乘它出海了。不過,這艘船雖然沒有當過御艦,但履歷並不單調,汪精衛叛變投敵之後,用它做過旗艦。抗戰勝利後,成為國民政府海軍的一員。在解放戰爭中,該艦被解放軍炮兵擊中,重新武裝後改為巡邏炮艦,名為「延安艦」,一直使用到一九五九年。這艘艦可謂近代海軍史上的「三朝元老」,而且退役之後,還發揮餘熱,被《甲午風雲》攝製組看中,「扮演」它的前輩「致遠艦」,在膠片中永遠留存下來。

帶領讀者探秘「鐵底灣」

「鐵底灣」是西方對於大量艦艇沉沒之地的一種描述,世界上最著名的「鐵底灣」之一在所羅門群島的瓜達爾卡納爾島。二戰期間,美國和日本在這裏展開了十幾次激烈的海戰,上百艘戰艦沉沒於此。據說只要進入這裏,聲吶一開就是刺耳的回響,彷彿沉沒戰艦的幽靈在呼喚自己的後輩,最先進的潛艇也不敢涉足其間。英國的斯卡帕弗爾軍港也是一個著名的「鐵底灣」,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一日,德國海軍艦隊在此集體自沉。薩蘇說,在中國也有三大海軍墳場,分別是福州羅星塔下的馬尾海軍基地,從江陰到馬當的長江江段,還有就是旅順港。

書海漫遊

致遠艦中的152mm炮彈-01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供圖

薩蘇的書名叫《尋找鄧世昌:北洋水師名艦追蹤紀實》,書中以不小的篇幅對鄧世昌的生平和遺跡作了大量探尋,進而又擴展到整部北洋水師史。原來,鄧世昌之墓有好幾處,大鹿島上有一座,廣州天河公園也有一座,但兩座墓中皆無鄧世昌遺骨。

甲午戰爭過去一百二十多年了,薩蘇和許多人一樣,都在尋找着鄧世昌以及他的致遠艦,和整支北洋艦隊的蹤跡,甚至也不僅是一支大艦隊,而是我們民族的內在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薩蘇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北洋水師碎片撿拾起來,其實是用文字帶領讀者一起探秘艦艇的「鐵底灣」,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鐵底灣」。

人類是這個蔚藍星球上唯一能書寫自己過往的生靈,也是唯一能主動遺忘自己歷史的生靈。生物的眼睛看不清遠處,但對近處的東西看得更清楚,歷史的眼睛卻正好相反,離得越近反而越看不清。於是,近處的歷史往往被時光深埋起來,形成一個又一個「鐵底灣」。這也是歷史可以被不斷解讀的魅力所在。北洋水師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當時間老人終於向後人簽署了挖掘許可證,人們懷着敬畏、好奇、忐忑的心情走近歷史的墳場,會發現原來「鐵底灣」裏波濤洶湧,怪石叢生,權力、意氣與欲念混雜交錯在一起,如同一群雜亂的水草,附着在嶙峋的史實之上,剪不斷,理還亂。那些嚴肅的歷史學家所作的,是像一個匠人那樣用專業的學術工具,把這些水草剝離開來,闢出一片清澈的海域,而通俗歷史讀物,則要把這新開闢的海域展現給世人,為歷史走進生活提供橋樑。《尋找鄧世昌:北洋水師名艦追蹤紀實》無疑就是這樣一座當代人通往鄧世昌以及北洋水師的橋樑。

 
書海漫遊

《尋找鄧世昌:北洋水師名艦追蹤紀實》

  • 薩蘇

簡介

  • 丹东大东沟水域,一条北洋水师沉没军舰被重新发现,作者萨苏作为这次探摸与打捞的直接参与者,经历了这次搜索沉船惊心动魄的过程,也曾深入各地去寻访北洋水师在这个世界所留存的最后踪迹。
    北洋水师的战舰今天埋骨何方?丹东沉船是不是邓世昌当年带领前去撞击日本吉野号的致远舰?沉没军舰曾历经哪些故事?葬身水下的它还隐藏多少秘密?
    这部作者亲历的名舰打捞纪实将带读者重回甲午大东沟,感受那震动国运的一战,缅怀中国海军的不灭军魂。更借此对进入蒸汽时代后中国海疆内水下沉船的情况和文物打捞等工作做一回顾,体验幽深秘境中的水下探险故事。
  • 出版時間:2015年1月
  • 出 版 社:北京日報出版社(原同心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