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新唐山從廢墟上轉型

時間:2016-07-29 03:16:26來源:大公網

  圖:唐山市民點蠟燭寄託哀思 中新社

  【大公報訊】據新華社報道,唐山震後10天,採出了第一車「抗震煤」;震後20天,造出了第一台機車;震後28天,煉出了第一爐鋼;震後1年,被國外認為至少20年才能復產的開灤煤礦全面恢復生產;震後2年,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基本達到震前水平;至1986年,唐山經濟恢復建設基本完成,這些都是14萬名解放軍、5萬名官員、工程技術醫務人員、10多萬建築工人的心血和汗水。

  憑藉煤鐵資源、區位優勢與雄厚的工業底子,唐山的震後復甦與經濟騰飛融為一體。1995年,唐山實現國民生產總值490億元(人民幣,下同),是地震前的7.4倍,跨入了中國內地經濟發展較快城市行列;到2005年時,唐山市人均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均居河北省第一位,2008年生產總值突破3560億元,躋身GDP三千億俱樂部。「工業大城」成為唐山在中國經濟發展大棋局中的定位。

  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開始謀求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走到不惑之年的新唐山因為老化的產業結構重新經歷「地震」,也再次開始在「地震」中探索新生之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