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法律學系副教授戴耀廷早前竟然鼓動反對派選委,用選票與特首參選人做政治交易,以換取他們一旦就任下屆特首就撤銷對四名涉嫌不依法宣誓議員的司法覆核,此舉將涉嫌妨礙司法公正。多名法律人士已聯署去信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要求律政司跟進戴耀廷涉嫌選舉舞弊、妨礙司法公正、藐視法庭及串謀罪。
戴耀廷是法律系副教授,完全視法律如無物,是赤裸裸的政治干預法律。就是普通市民也不可能發表這樣藐視司法的言論,因此戴連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抨擊,連反對派人士也不敢為戴回護。
事實上,政見可以不見,政策可以對立,但法治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也是反對派中人念茲在茲要捍衛的價值。但原來在戴耀廷心中,為了四名沒依法宣誓的議員,就可以妨礙司法公正,以反對派選委票作為撤控的交易籌碼。戴耀廷的行為觸發眾怒,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日前更撰文,指對戴耀廷建議感到驚訝。湯家驊不但指出這個建議在法律上的種種問題,更直斥「這種政治交易不但毫不光彩,亦涉及政治倫理、道德」,「可以說政治不需要顧及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甚至沒有道德倫理可言;但以這種手法所爭取到的,是一種怎樣的政治理想」?湯家驊在文末更反問:「是他變了,還是我變了?」其實,不是戴耀廷變了,而是他本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已經墜落的學者、一個被權力慾望侵蝕了理智的政棍。
香港市民對於法律學者一向尊敬,原因是認為法律學者一般較為中立、持平、捍衛法治,不會被政治蒙蔽雙眼,不會屁股決定腦袋。所以,當戴耀廷早年提出「佔領中環」時,不少市民都被其法律學者的身份影響,認為他是出於一片公義之心。但結果如何呢?原來他利用「佔中」捆綁反對派,拒絕依法討論政改,採取大型違法手段企圖迫使中央及特區政府就範。而最可恥的是,他搞出了一場天怒人怨的「佔中」,卻沒有承擔任何責任,繼續在港大教書、領取薪津,相反一些參與者卻因此前途盡毀,戴耀廷從來沒有對這些人表示過愧疚。
「佔中」已經說明,戴耀廷是一個權力慾很重的人,學者只是他的偽裝,他一門心思早已投入政治,要成為反對派的共主。然而,「佔中」最終指揮權卻落入學聯和學民思潮手上,令戴耀廷極為不滿。「佔中」失敗後,戴耀廷繼續興風作浪,在立法會選舉中又搞出一個「雷動計劃」,以操控反對派選情。時至今日,他又要在特首選舉中搞局。這些都說明戴耀廷要做的是反對派龍頭,要指點江山。為達到目的,他可以策動「佔中」「雷動」,可以政治凌駕法律。
對於這樣的人,湯家驊其實不用驚訝。反而應該驚訝的是,一個屢屢挑戰法紀的人、視法律如無物的人,竟然至今都不用承擔法律責任,繼續領取公帑,究竟律政司為何要對這樣的人網開一面?這才真正值得各界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