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內地比特幣交易平台面臨終結 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張豪、倪巍晨上海報道:21世紀資本研究院研究員李維認為,一旦交易平台模式宣告終結,內地比特幣交易將以兩種方式體現。一方面,部分國內交易平台業務重心將遷至海外,同時國內投資者也可能前往海外交易平台投資比特幣;另一方面,比特幣交易的場外化,即讓比特幣交易真正「去中心化」,由投資者雙方協議成交,而不再依賴交易平台的競價撮合。
同濟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金福安關注,比特幣一旦回歸場外交易狀態,比特幣等品種的交易將呈現「社群化」趨勢,這類似於當前銀行間債市交易員常用的QQ群、微信群進行自我報價撮合交易;事實上,該類交易即便在交易平台模式的鼎盛時期也仍然存在,部分有特殊需求的「大宗交易」,或不想交易平台KYC(即充分了解你的客戶)政策的交易活動也通常使用這一方法進行交易。
另一種可能則是交易平台出海開展業務。即便如此,但在人民幣與比特幣嚴管之下,交易平台難以在離岸市場實現人民幣與比特幣等品種之間的兌換。但也關注如果跨境「追逐」比特幣的衝動進一步提高,也容易給外匯管理帶來壓力。無論是「出海化」抑或是「場外化」的演變,仍將給比特幣生態的後續監管帶來更多次生問題,包括交易難以追蹤、可能存在地下非法交易,甚至通過比特幣行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