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張華峰籲設立「新股通」

時間:2017-03-12 03:15:28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毛麗娟北京報道:「深港通」去年12月開通,標誌着兩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進入新階段。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恆豐集團董事長張華峰在京受訪表示,建議可在「滬港通」及「深港通」之下設立「新股通」,期能豐富香港新股市場投資者的廣度,吸引更多知名海外企業來港上市;對內地投資者來說,他們的投資選擇亦得以豐富起來,透過投資大型國際公司,實現國民財富全球權益配置。

  此前,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已經達成協議,待「深港通」運行一段時間及相關條件成熟後,將交易所買賣基金納入互聯互通,進一步擴闊交易品種,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儘管截至去年12月30日,外資從香港進入內地買進A股的「滬股通」,全年成交總額為7710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大減四成多。但自從去年底開通了「深港通」和同時撤銷了滬港通的交易總額度之後,兩地股票的互聯互通愈見成熟順暢,外界均期望在此互聯互通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擴大兩地金融合作的層面和推出更多類型的金融產品。

  先向機構投資者開放

  張華峰指出,既然「滬港通」運作已日趨成熟、「深港通」也運作順暢,為了進一步便利兩地的投資者,建議可在「滬港通」及「深港通」之下設立「新股通」。

  外地投資者亦可充分利用香港作為國際投資者投資中國內地資產的橋樑角色,投資在內地上市的優質企業,同時亦可為內地公司引進更多有成熟投資經驗的國際機構投資者,改善這些公司一直倚重內地散戶的投資者結構,完善新股發行定價機制。

  他表示,為了防範「新股通」帶來的風險和進一步保障投資者,可以在落實「新股通」早期,定下「最低市值」要求,即新股上市市值要超過某一個限額,才能夠自動進入「新股通」可投資範圍,內地和香港的投資者才可以到對方的市場認購新股。

  而投資者資格方面,外地投資者投資內地新股,可以先行向機構投資者開放,香港及國際個人投資者均禁止投資「新股通」,相信亦可以起到保障投資者作用。

  冀港券商可營「港股通」

  截至去年12月底,在香港交易所擁有交易權的證券商接近560家,其中以中小型證券商為主。張華峰稱,「這些中小型證券商對香港及國際股票市場非常熟悉,有豐富的風險管理經驗,為建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在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大趨勢之下,理應發揮他們所長。」

  香港的證券業務已經全方位開放予內地券商。然而,在CEPA10之下,香港券商准入內地的門坎仍然甚高。張華峰建議中央有關部門在原有CEPA10的框架下,容許香港本地券商在內地試點設立「香港券商內地分行」,並與內地券商合作經營「港股通」業務。相信此舉有助促進兩地股巿的互聯互通,並促進內地股票巿場的良性發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