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全面改革高中中史科:提升學科吸引力的必要變革

時間:2024-05-29 12:40:03來源:大公網

  文 / 鄺卓睿

  高中中史科的未來發展,以及是否變成必修科,一直是社會和政壇的熱門話題。筆者曾多次就中國歷史科必修化及初中課程大綱改革向教育局提供意見,也撰寫過評論文章並在不同場合分享個人看法。然而,筆者觀察到教育局和部分教育界及政界人士對高中部分沒有進行任何明顯的改革和有益的討論。教育局在最新的優化工作中只提供了一個調整方案,讓考生選擇應考必修單元佔總分百分之七十的卷一,而不應考選修單元的卷二。教育局認為這會創造空間促進學生的多元學習,並提升學科修讀人數,但是否如願以償仍有待觀察。

  筆者認為這樣的調整方案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不會讓更多學生在高中時選擇修讀中史科,也不會影響正在修讀中史的學生。教育局需要正視學科存在的根本問題,與前線教師一同商討對策,並舉辦或支持對學科發展有裨益的活動,如如何把新科技應用於學習歷史,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支援服務等。可惜的是,教育局多年來沒有正視問題所在,在初中中史科改革後沒有再進一步改革高中中史科。

  目前高中中史科主要存在四個問題,包括課程設計過時、學習目標不清晰、試卷設計過時、學習內容過多,影響學科的吸引力和長遠發展。高中中史科課程設計沒有與初中課程銜接,學習內容與初中有高度重疊。相關學習方式依舊著重於背誦,史觀過於側重錢穆的觀點,影響學生對中國歷史的理解和技能培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偏頗的史觀。重複學習和背誦式學習只會讓學生感到疲勞,進而選擇放棄中史科。因此,教育局應從這些方面和讀中史的學生的前途及就業問題著手,使中史科更具吸引力和實用性。其中,教育局應重新思考卷一及卷二的應考模式、試卷設計和學習內容。

  教育局一直抗拒在中史科文憑試試卷上設多項選擇題,這令人感到疑惑。雖然多項選擇題可能會讓學生通過學習測試技巧提高成績,或在應考文憑試期間感到壓力和焦慮,但這些正是能提升考生適應能力的機會。只要試卷設計得當,多項選擇題能夠測試考生的知識水平和多角度思考能力,提高他們在不同情境中的適應力。這些正是當今和未來社會需要的技能,然而教育局在課程及試卷設計的過程中卻完全忽略了這一點。多項選擇題在教育和評估中具有多項好處,不僅確保評分的一致性和公平性,還能在有限時間內評估學生的廣泛知識,準確反映他們的實際知識水平,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提高專註力及自主學習能力。適度的壓力可以激發學生的潛力,培養他們的抗壓能力和應變能力,為未來面對更多挑戰做好準備。

  因此,筆者認為教育局應全面改革高中中史科。首先,卷一應改為多項選擇題試卷,以測試考生在中學六年中所學的基本知識和必修單元的內容,並將其分數佔比提高至百分之四十。卷二則應保留短答題和論述題,學生總共需要回答四條大題,其中三條來自必修單元,一條來自各選修單元。

  在課程設計方面,筆者建議將高中中史科的必修單元從時序設計和歷代發展改為主題式設計,以更符合現代教育趨勢和學生的學習需求。選修單元的主題式學習模式則應維持不變,以保持學科的多樣性和廣泛性。

  在必修單元方面,筆者建議設置三個主題:「衰落、亂世與權力轉移」,探討各個王朝的衰亡原因、亂世的特點以及權力轉移;「變法、制度演變與國勢變化」,探討歷史上的重要改革和變法,以及這些變法對制度和國勢的影響;「外交、和平、中外角力與交流合作」,探討中國歷史上的外交策略、對外關繫及其對國內外形勢的影響。

  選修單元則建議保留原有的地域與資源運用及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並加設「文化發展、科技進步與社會變遷」、「經濟與貨幣演變」、「社會結構、女性地位與生活方式轉變」和「疾病與醫學發展」。這些主題能全面反映中國歷史的多樣性,啓發學生對當今社會和文化議題的思考,培養分析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結而言,教育局在探討中史科應否必修化前應先積極推動高中中史科的全面改革,以提高學科的吸引力和可持續性。這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更是為了培養他們全面發展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在未來的社會中做出更大的貢獻。通過這樣的改革,才能確保中國歷史這門學科在現代教育中的地位和價值,讓學生真正受益,成為有擔當的公民。筆者希望能夠激起更多對教育改革的討論和思考,促使教育局和相關利益者重視這個問題,共同努力推動高中中史科的改革,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成長機會。

  (香港青年歷史文化交流協會主席 香港群策匯思常務理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