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議論風生/要用好大灣區發展戰略機遇\陳成爐

時間:2024-06-14 04:02:46來源:大公报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五周年。沒有多少人想到,僅僅五年時間(其間還包括三年疫情),大灣區的發展已經日新月異,從概念到現實,行駛在了快車道上。

  在規劃綱要指導下,過去五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穩步推進。大灣區經濟總量從2018年10.8萬億元,到2023年突破14萬億元,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1/9的經濟總量。

  不僅是經濟總量在增長,各領域的發展也在朝縱深推進。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連續四年高居全球第二位。另外,粵港澳大灣區專利能力位居全球四大灣區之首,成為全球最具前景的增長極之一。這顯示大灣區高水平協同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穩步推進。

  大灣區五年的成就,是貫徹落實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通過優勢互補實現高質量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一國兩制」制度優越的具體體現。特別令人欣喜的是,在取得大量成就的基礎上,灣區城市也在為自身和外界創造大量的發展機遇。

  這五年間,廣東一直扮演着積極主動的角色,充分利用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推動本地經濟高質量發展。從日前舉行的「機遇灣區」廣東主題採訪活動情況介紹會中,我們能一窺廣東的雄心壯志:把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做實;也清晰地看到廣東對接港澳,加強與港澳聯動協作,進一步利用港澳獨特優勢進行發展的決心。

  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虎日前表示,下一步廣東將會聚焦五個方面重點發力。其中之一是強化發展戰略協同聯動。圍繞鞏固香港金融、航運、商貿等中心地位以及支持澳門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聚焦跨境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合作、產業體系共建、民生深度融合等重點領域,積極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開發建設和澳門「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更好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廣東的重點發力方向,對香港來說,是處處機遇撲面而來。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一直善於用好國家政策,抓機會務實幹,善於利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港澳地區的其他優勢,令廣東開放與發展的大文章做得有聲有色,GDP連續35年居全國第一。

  過去五年,廣東圍繞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與港澳的重大合作平台建設,根據各有側重的功能定位,推進制度創新規則試驗,令重大合作平台的引領示範作用不斷增強。僅以南沙為例:南沙肩負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等重大戰略使命,目前已經成為大灣區戰略平台最多、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生產總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超過兩位數。

  作為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大灣區五年的成就,香港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展現出「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勃勃生機。這五年間,香港在全面融入大灣區發展中,步伐明顯加快,作用明顯增強。包括大灣區金融領域的互聯互通;聯動前海打造優質高效的現代服務業新體系;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正形成高效協作、相互支撐的合作機制,並期望輻射帶動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等。

  其中,北部都會區將深度對接國家規劃,成為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的重大節點。在與深圳及整個大灣區的合作中,北部都會區將發展成為香港的創新高地和新型工業化基地,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過去五年大灣區的建設讓香港獲得發展機遇,也看到融入灣區共同發展的巨大潛力。香港當前正處於大發展的關鍵階段。「雙法雙機制」兼容互補,為香港全面構築起維護安全穩定、促進良政善治的制度保障;愛國者治港下,本屆特區政府有很強的歷史責任感,一心一意拚經濟謀發展有足夠的底氣;而全社會求發展的訴求,更為特區政府施政提供了堅實的民意基礎。

  坐擁良好的發展機遇,香港當前最需要的是積極主動作為,要有「拚」的勁頭,要快馬加鞭,提升效率。機遇轉瞬即逝,抓不住,恐怕就會失去一代人的時間,或者說是與科技迭代的浪潮失之交臂——香港過去不是沒有這樣的教訓。

  香港可以參考廣東經驗,不僅目標清晰,更是思想解放,腳踏實地,務實進取。要善於抓機遇,也要善於借鑒學習。即便外界對香港發展有些質疑,也有小部分港人信心不足,但廣東對香港的優勢堅信不移,與香港合作的決心堅定不移,並將與香港的具體合作列入未來五大發力方向予以加強。

  如此,香港有什麼理由不抓緊機遇,解放思想,快馬加鞭呢?

  江西省政協委員、江西省旅港同鄉會會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