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銳評/美暴力鎮壓民主 布林肯有何資格談「制裁」香港?\卓 偉

時間:2024-05-27 04:02:49來源:大公报

  美國大學生示威浪潮不但反映民眾對於美國政府外交政策的不滿,對於美當局坐視戰爭罪行的憤慨,更暴露美國所謂「民主燈塔」的不堪。原來,只要民眾的訴求與政府不同,與華盛頓相左,任何示威都可以即時被定性為「暴亂」,暴力鎮壓學生的民主運動,這樣的「民主雙標」充分暴露了美國政府的虛偽。

  美國「民主燈塔」碎了一地,可笑的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還要繼續拿香港說事,威脅制裁香港,明顯是為了轉移視線,借炒作香港議題來轉移國內民意不滿,這已經成為美國政客的慣用手段。然而,華盛頓在所謂民主自由議題上已沒有道德高地,他們抹黑香港的國安法例,但其訂立的國安法例不知比香港嚴厲多少倍,完全是「只許自己『上鎖』、不許別人『閂門』」。

  西方對香港的指控不但罔顧事實,更是公然干預香港內政,違反了國際關係準則。這些威脅不單理屈詞窮,更是徒勞無功。如果布林肯要制裁,他首先要制裁的就是暴力鎮壓學生示威的官員、制裁指揮全副武裝軍警進入校園對學生拳打腳踢的警隊高層,以及一班唯恐天下不亂的政客。美國其身不正,有什麼資格對他人指手畫腳?

  美國國安從不理人權自由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在眾議院一個聽證會上,回應香港訂立《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時表示,正考慮採取所需行動,包括「制裁破壞香港基本自治的人士」云云。律政司司長林定國隨即表示,有關行為或言行違反了基本的國際法原則,強調言論絕不會影響他本人或律政司的工作。布林肯的說法不單是惡意抹黑、含血噴人,更是公然恐嚇香港的官員和人士,是對國際關係的嚴重挑釁。聯合國大會1970年10月24日一致通過的《關於各國依聯合國憲章建立友好關係及合作之國際法原則之宣言》,表明每一個國家均享有充分主權之固有權利,國家之領土完整及政治獨立不得侵犯,有權利自由選擇並發展各自政治、社會、經濟及文化制度;維護國家安全必然是任何主權國家最根本的固有權利。宣言亦規定,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均無權以任何理由直接或間接干涉任何其他國家之內政或外交事務。

  布林肯是美國的國務卿,不是地球的國務卿,沒有資格對其他國家及地區的事務指指點點,說個不停,更不能動輒威脅制裁這個制裁那個。在國際法下,制裁只適用於極為有限的威脅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情況,任何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所謂制裁,都屬於「單邊強制措施」,名不正言不順,是名副其實的國際流氓所為,更加嚴重違背了基本的國際法原則。布林肯身為外交官,卻毫不尊重國際慣例,這樣的水平和素養不禁令人搖頭嘆息。

  至於布林肯翻來覆去的炒作香港訂立《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更是舊酒舊瓶,內容毫無新意。香港完善維護國家安全制度,符合國際慣例,是聯合國憲章賦予的正當權利,不容外力指手畫腳。而且,美國最無資格攻擊香港的維護國家安全法例。美國近年在國家安全領域上不斷添磚加瓦,自築「國安高牆」,對於境外干預更極為敏感,打擊絕不手軟,甚至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但對於香港維護國家安全卻不斷攻擊潑污,上綱上線。

  國家安全法不是香港獨有,如果美國指責香港的法例無理,損害人權自由,然則美國自身又如何?其不但有嚴密以至嚴苛的國家安全法網,重要的國家安全法律最少有21部,列入國家安全類的法律多達上百部,而且罪行寬泛、刑罰狠辣,對於損害以至可能威脅國家安全者打擊從不手軟,追捕追到天涯海角,也不會理會什麼人權自由。國家安全在全世界都是同一條界線,不是美國就可以從嚴處理,在香港就要從輕發落,聊備一格,甚至不應立法維護國家安全。這種荒謬邏輯出自美國的國務卿之口,不過自暴其醜而已。

  為自身無能轉移視線

  布林肯言論最令人失笑的是,美國政府在早前的大學生示威浪潮中,表現拙劣,醜態百出。美國學生爭取以巴和平,反對美當局錯誤外交政策,反對以色列戰爭罪行,都屬於正當訴求,學生只是示威遊行以及在校園內紮營,但華盛頓有尊重過學生的人權自由、示威自由嗎?大批軍警衝入校園搜捕,政客揚言要不惜一切打擊學生,大批學生在校園內被軍警打得頭破血流,拜登對於這樣「美麗的風景線」也容忍不了,出來高喊示威要和平、理性、非暴力,這等如是摑了香港暴徒一下響亮的耳光,也自揭了美國的虛偽「雙標」。美國對於涉及國家安全案件、對影響社會穩定的行徑一概鎮壓,這樣一個「雙標美麗國」,有什麼資格對他人說三道四?

  其實,布林肯也知道這樣的威脅是徒勞,根本嚇不倒人,但他還是要鸚鵡學舌般不斷重複,原因很簡單。現在民主黨的選情極不樂觀,拜登政府不論內政外交都交出了差劣的成績,其中外交一塊更不斷在全球煽風點火,激化地緣衝突,令美國形象一落千丈,而無德無能的布林肯更要付上主要責任。他之所以一時來中國尋求合作,轉過頭又拿香港、內地說事,不過為了不斷炒作議題,轉移焦點,反映的不過是這些美國政客的狗急跳牆而已。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