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國際關係/布林肯「餐桌論」暴露美國「叢林法則」思維\梅若林

時間:2024-02-22 04:02:55來源:大公报

  為期三日的慕尼黑安全會議在本周初落下帷幕。雖然會議聚焦討論如何應對俄烏衝突、巴以衝突等國際安全挑戰,然而在一些西方政要的霸權思維下,只能說會議的成效「相當有限」。其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談到中美關係時,更語出驚人地表示:「在國際體系中,如果你不坐在餐桌上,你就會出現在菜單上(If you are not at the tabl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you're gonna be on the menu)。」這種恐嚇意味的言論,令世人嘩然。

  布林肯的「餐桌論」是在上周六的小組討論會談中提出,當時主持人說到中美緊張關係正導致更大的分裂,兩國都正在爭奪盟友,於是詢問布林肯在多大程度上覺得美國受到挑戰。布林肯先是承認有這方面的競爭,並指本屆美國政府對盟友夥伴進行了不少投資,但隨即便話鋒一轉,稱「如果你不坐在餐桌上,你就會出現在菜單上」。

  美打壓異己維護霸權地位

  這句話在西方算是一句諺語,意思是如果一個人想影響一項決定,那就要坐在談判桌上,否則就要像菜單上的餐點一樣,利益和權利都會被其他人消耗殆盡。但問題是,美國現時視中國為最大對手,自特朗普時代以來先是對中國進口貨物加徵巨額關稅挑起貿易戰,隨後又挑起科技戰,並在地緣政治方面進行全面圍堵,而對於違反其單方面制裁的個人和實體,美國一向也是「一視同仁」地予以打擊。

  從此角度論,布林肯的「餐桌論」似乎就不單是引用一句諺語,還夾雜了一絲恐嚇的意味:遵守我們的規矩,你就是餐桌上的客人,否則就準備好變菜單吧!更有甚者,布林肯之後還說:「對於其他國家,關鍵不是要求他們『選邊站』,而是要提供一個『好選擇』。」布林肯口中向盟友提供的所謂「好選擇」,難道就是「不需要變菜單」嗎?

  只能說,這暴露了美國一如以往的「叢林法則」思維,也就是順我者生,逆我者亡。自冷戰時代結束,世界進入美國一方稱霸時代後,美國為了保持自己的霸權地位,對任何潛在的對手,以至是曾經或現時的盟友也毫不留情地出手。

  上世紀80年代,美國為了解決自己巨額的貿易赤字,與日本等國家簽訂《廣場協議》,結果間接導致日本資產泡沫爆破,亦拖垮了日本。到奧巴馬執政開始,美國推動「重返亞洲」戰略,矛頭直指中國。現時美國將中國視為最大威脅,實行全方位打壓,背後與當年拖垮日本的理由一樣,也就是維持自身在現有國際秩序上的霸權地位。

  再退一步說,以美國霸權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有令整個世界變得更好嗎?今年慕安會的主題,是探討如何跨越和平穩定與經濟發展「雙輸」,這足以說明歐洲國家普遍對於目前世界局勢的悲觀情緒,也充分證明原應作為世界領導者的美國,不管是推動世界和平穩定,還是經濟共同發展,都沒有給出一個合格的分數。

  現時由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仍舊以意識形態劃線,繼續陷於冷戰思維的窠臼,把整個世界劃分為「我們和他們」的二元對立狀態。美國副總統哈里斯說,美國要維護「國際規範」,這樣才能使美國變得強大並保證美國人的安全。不免讓人質疑,美國維護所謂「國際規範」的方式,就是不斷干涉別國內政、在世界各地製造混亂,這不過是把強化同盟關係以及打壓異己作為保護自身安全的救命稻草。

  卡塔爾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表示,看到西方國家在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中的不同態度,中東地區民眾心中產生了一個巨大問號:為什麼它們僅僅根據「是誰」和「為了誰」就作出判斷,而非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芬蘭當選總統斯圖布指出,西方總是希望聯合「志同道合的夥伴」維護自身利益,但氣候變化、公共衞生危機等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各方攜手才能解決。

  中國為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

  在世界充滿動盪不安的當下,中國仍然願做推動大國合作的穩定力量,推動安理會通過巴以衝突爆發以來首個決議,發表政治解決巴以問題的立場文件;在俄烏衝突中,中國也從未放棄勸和的努力,從未停下促談的腳步。當今國際體系面臨單邊主義、強權政治嚴重衝擊。重振多邊主義,加強團結應對,成為國際社會共同呼聲。

  「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這對國與國關係來說也是一樣。世界和平發展需要的不是選擇餐桌或菜單的「叢林法則」,而是尋求共贏、團結、同舟共濟,才能為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為人類創造更美好未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