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專訪/垃圾收費 環保署加強公眾教育

時間:2024-01-18 04:02:31來源:大公报

  左圖: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中)、助理署長胡勁欣(左)和區詩敏,分享推展垃圾收費工作的細節。\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右圖:環保署持續向大廈物管和市民派發垃圾收費單張,以及介紹徵費內容。\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垃圾收費將於4月1日實施,社會對於計劃實施細節、監管、執法等都有不少疑惑。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接受《大公報》專訪時形容,落實垃圾收費是環保署20年來最大的挑戰,環保署稍後工作重點是加強公眾宣傳教育,月內將推出垃圾收費懶人包和宣傳短片,並派員出席地區辦講座,澄清被誤解的資訊,解釋有疑惑的場景。\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曾敏捷

  距離垃圾收費實施不足三個月,不少市民對具體運作仍有疑惑。徐浩光預告,政府稍後將推出垃圾收費懶人包和宣傳短片,希望讓市民及前線清潔工人更清楚垃圾收費細節。徐表示,環保署的宣傳工作主要是針對物管及清潔業界,52次網上簡介會合共逾6000人參與,未來宣傳教育將更多面向市民、業主立案法團,講解被誤解的信息或有疑惑的場景。

  不鼓勵物管大袋收集垃圾

  徐浩光舉例,近期不少人對免費派發指定袋問題有疑惑,他進一步解釋,若物管公司買好指定袋免費派發給居民,這種情況是不允許的,若物管公司已告知居民所收取的管理費已包涵指定袋的費用,則不屬於免費供應。若要做垃圾收費的宣傳教育,例如在過年時將指定袋做成福袋派發給市民試用,則是允許的。

  近期有關物業為住戶垃圾「包底」引發討論,徐浩光強調,垃圾收費是按「污染者自付」原則收費,對於有大廈計劃在用大指定袋收集所有住戶的垃圾,讓住戶毋須各自買指定袋的做法,環保署不鼓勵,重申市民需使用指定袋裝好垃圾,再扔到垃圾房、垃圾槽或後樓梯等公共垃圾收集點,否則屬違法。

  徐浩光表示,基於保持衞生的原則,以及垃圾收集商會拒收不用指定袋的垃圾,若有人扔了非指定袋包裝的垃圾,物管需幫這些人「執手尾」,但不應該是「包底」,「羊毛出在羊身上,其他居民亦會受影響。」

  至於執法問題,徐浩光表示,若全港200萬戶家庭都靠環保署執法並不可行。當市民、業主立案法團、業委會或物業管理公司要求環保署幫助時,環保署會派出綠展隊跟進,如有人屢勸不改,會採取執法行動。

  徐浩光表示,署方不會低估在三無大廈實施垃圾收費的難度,故早於2018年進行試驗計劃,亦會在垃圾收費實施頭半年的適應期內派發指定袋給三無大廈居民,每月20個,希望他們能慢慢適應;至於鄉郊地區,頭半年會透過鄉議局和村代表向村民免費派發指定袋,現時環保署在鄉村入口擺放了1100套分類回收桶,可望鼓勵村民回收。

  徐浩光表示,現時全港約有3000個指定垃圾袋售賣點,涵蓋連鎖大型超級市場及便利店,未來亦可能持續增加。他說,售賣點未必可提供所有容量的指定袋,一般會提供常用的容量,例如10、15、20公升的指定袋。

  設熱線專人解答公眾疑難

  「現時市民對垃圾收費要用指定袋和標籤的信息很清晰,不清晰的可能是一些獨特的案例,或者是物業管理公司和清潔承辦商,為了方便運作而扭曲信息,誤導市民。」助理署長胡勁欣表示,每幢大廈的垃圾收集模式不盡相同,但全港八至九成大廈都適合按袋收費,只有小部分屋苑因特別情況採用不同收費安排。公眾如對垃圾收費有不清晰,可致電熱線2838 3111,環保署會有專人解答清楚。

  環保署表示,新一屆區議會上任後,已派員到區議會介紹垃圾收費,並會應立法會議員邀請出席逾30場為地區人士舉辦的簡介會,亦會聯同區議員和關愛隊加大宣傳力度。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