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追蹤/「名潮」換氣檢測 專家提三質疑\大公報記者 方中隆

時間:2021-04-07 04:24:21來源:大公報

  K11 Musea商場的名潮食館早前爆發感染群組,累計57人確診新冠肺炎。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於上月初受託,聯同跨專業團隊到該店實地調查,並在短時間內完成檢測,得出店內鮮風量未達牌照要求的結論。政府其後刊憲要求全港食肆的通風系統須附合新的標準門檻,牽連甚廣。《大公報》深入調查,專訪名潮食館行政總廚,並透過專家敘述,從客觀角度分析當日檢測實況,發現檢測過程有三大疑點。

  政府於4月5日凌晨零時40分發表聲明,指衞生防護中心3月1日邀請袁國勇聯同流行病學家、食物環境衞生署、機電工程署、環境保護署等組成的跨專業團隊,到K11 Musea食肆視察,調查確診群組成因。政府稱有關邀請是必要的,因工程師及流行病學家沒有病毒學及傳染病專業知識。

  政府調查指鮮風量不達標

  政府稱當日調查的鮮風流量,是該店在各座位區間傳送鮮風主管道的室外空氣總流量,並與各區間盤管風機的接駁鮮風送風管道(若可接觸)的鮮風流量比對。量度目的是模擬該較為特殊群組當時堂食環境狀況。調查結論是下層堂食範圍若幹部分每小時換氣量偏低,只有1.2及2.1,其他兩部分錄得6.1及6.4。

  袁國勇當日提及,在空氣流通差及脫口罩活動的室內環境中,短距離空氣傳播病毒不容忽視,故需要在食肆採用每小時六次換氣量的規定,或安裝符合若干規格的空氣淨化設備作為替代方案。

  大公報記者就該次檢測明查暗訪,據在場消息人士提供的資料,得知跨專業團隊是於當日約下午3時20分進入食店,袁國勇逗留約50分鐘後離開,20分鐘後即大約下午4時30分會見傳媒,其間有人繼續在食店內量度鮮風量,直至下午5時完成。

  換言之,跨專業團隊於店內的檢測,在少於100分鐘內完成及取得結論;而場內13部風機中,專業團隊只做了5部接駁鮮風機的抽樣檢查,之後結論是食店輸送空氣管道好窄,鮮風量只有原本申請牌照要求三分一。

  身兼室內環境測量專家的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客座副教授羅國湧,以當時不在現場為由,拒絕評論專業團隊的檢測成效。但他指出,一般檢測及量度鮮風流量涉多個複雜程序,需一定時間才能完成,並非一、兩小時內可完成。

  他以港大團隊於3月5日至10日受託在食店進行的追蹤氣體測試為例,測試總耗時五天,單單駁線需要一天,結果顯示食店上層每小時換氣12至18次,下層2.9至5次。

  三點刺穿管道測試較準確

  至於檢測鮮風流量,羅國湧稱,工程學界最標準及較準確的方法是透過三點刺穿鮮風主管道,再在管道立方空間內,共抽取最少九個位置的數據,再計算平均值,便能得出鮮風流量,「攞平均值係因為每個位置都有少許偏差。」

  至於追蹤氣體測試,常見方法是使用「多點式追蹤氣體分析儀」協助進行,其次透過二氧化碳降解測試取得數據再進行分析,惟兩者均非短時間內可以完成,「以儀器駁線為例,最少一日,CO2降解要計算人數幾多,逗留時間幾長;當到達飽和狀態後,再要求人員離開,計算人走後,新鮮空氣的滲入及二氧化碳的降解變化,得出數據,每步驟需要一定時間。」

  羅國湧表示,單憑接駁的送風管道出風口作量度並不準確,除了可能受擾流影響外,量度時的企位及高度均可令結果有偏差。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