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內地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未來虛擬電廠或將成電力市場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圖為成都一科企的工作人員利用監測平台展示成都高新西區虛擬電廠運行情況。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完善新能源消納和調控政策措施。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數據局近日聯合印發《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下稱《方案》),提出重點開展電力系統穩定保障行動、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堅行動、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絡拓展行動等9項專項行動,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取得實效。其中提到,探索實施一批算力與電力協同項目,提高數據中心綠電佔比。專家表示,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意義重大,將帶動相關產業全鏈條調整改造,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公報記者 任芳頡、郭瀚林北京報道
建設虛擬電廠 提升電力保供
近年來,國內新能源壓力凸顯。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風電光伏發電合計裝機11.8億千瓦,首次超過煤電裝機量。與此同時,今年大多數省份消納責任權重較去年上浮至少三個百分點,遠高於往年1到2個百分點的提升幅度。針對新型電力系統對配電網在電力保供和轉型方面的新要求,《方案》提出組織編制建設改造實施方案,健全配電網全過程管理,制定修訂一批配電網標準,建立配電網發展指標評價體系,實現與源、荷、儲的協調發展。
「攻堅行動需要徹底解決,這是比較新穎的提法。大家長期以來反覆強調新能源如何落地、應用的問題,以及配電網的高質量發展,《方案》提到的核心是針對新能源的電池提供了一系列方案,同時還有更多智能化調度體系的建設行動。」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認為,開展新能源外送攻堅行動正逢其時。但新能源的輸送、配電等支撐能力還不夠充足,儲能技術及智慧調度是接下來的重點和着力點,亟需開展技術創新,實現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
電動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
目前,風電在電力規劃中參與平衡的比例較低,負荷晚高峰時段光伏參與平衡的比例基本為零,新能源可靠出力水平亟待提升。為提升新能源系統友好性能、創新風光儲互補及源網荷儲協同發展模式,《方案》提出着力打造一批系統友好型新能源電站,實現新能源置信出力提升至10%以上;探索實施一批算力與電力協同項目,提高數據中心綠電佔比;因地制宜建設一批智能微電網項目,提升新能源發電自發自用比例。
《方案》還提出,加強電動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充分利用電動汽車儲能資源,支持開展車、樁、站、網融合互動探索,研究完善電動汽車充電分時電價政策,探索放電價格機制,推動電動汽車參與電力系統互動。「毫無疑問,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絡拓展行動是必要的。」劉英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駛入「快車道」,其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對配套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多和更高要求。為了健全充電基礎設施的標準體系,需要在建設過程中完善新能源汽車的充電設備,更加強調標準體系建設,希望儲能設備和電網建設都有一個標準。不僅要保證儲能設備,還要保證新能源汽車的充電設備安全、穩定、可靠以及可持續發展。
此外,《方案》還提出開展需求側協同能力提升行動,強調充分激發需求側響應活力,利用源荷儲資源建設一批虛擬電廠,提升電力保供和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劉英認為,新型電力系統與過去最大的差別之一,就是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方面發力。「針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電力需求,可以合理調整供給。所謂『虛擬電廠』指通過數據分析,進行統一協調和管理。在電力充沛時,可以從市場中吸收多餘的電力進行儲存,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
國家信息技術安全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潘克峰表示,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進步引發了算力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對安全穩定電力供應提出更高要求。《方案》強調,統籌數據中心發展需求和新能源資源稟賦,科學整合源荷儲資源,開展算力、電力基礎設施協同規劃布局。他認為,此舉推動了「算力+新能源」融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