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廣州博物館推出多項研學活動,使民眾在互動中了解廣彩歷史文化。圖為模擬競拍瓷器精品環節,「小買手」踴躍舉牌。\大公報記者黃寶儀攝
隨着史上熱度最高「黃金周」的到來,研學遊熱度再起。粵港澳大灣區多家文博單位紛紛推出社教活動,讓市民遊客在寓教於樂中增長知識。廣州博物館就在本月1-3日推出「從瓷器買手到收藏達人的逆襲」─模擬經營研學活動,參與者化身洋商,現場慧眼識「瓷」,參與「瓷器拍賣會」,「收藏」珍貴瓷器,直觀感受中西外貿歷史。10月1日晚的第一場活動吸引了近30名青少年前來體驗,大家紛紛表示「既學到知識,也了解了拍賣流程,長了見識,收穫滿滿!」\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廣州報道
「這件大盤以鐵紅描金繪製,巴洛克風格的個性化紋飾與中國製瓷技藝相得益彰……」廣州博物館在本月1-3日推出「從瓷器買手到收藏達人的逆襲」研學活動,1日晚的第一場活動就吸引了近30名青少年前來體驗,當中年齡最小的「買手」僅7歲。
學習鑒賞知識 「競拍」廣彩精品
活動現場,化身為晚清赴粵採購「外商」的少年們,在「廣彩行商」講解員帶領下學習鑒賞廣彩瓷。完成鑒賞學習後,「外商們」開始慧眼選品,並將精選瓷器賣給「經銷商」賺取銀票,最後使用銀票在廣彩瓷拍賣會上競拍精品。「採購」和「競拍」兩輪積分最高的6名「外商」最終完成了從「小小買手」到「收藏達人」的逆襲,捧起通過自己知識學習和競拍才辛苦獲得的廣彩茶葉罐。
研學遊是一個行走的課堂。為此,廣州博物館特意設置了環環相扣的四個環節,在講解員帶領下參觀「廣東彩 世界風」特展,學習廣彩紋飾、顏料、器型以及繪製技法等知識,「買手」們需要在此環節盡快掌握更多的知識點,為後續的買賣和競拍完成知識儲備。
只聽「廣彩行商」講解員一聲令下,「買手們」紛紛帶上筆記本和筆,開始與廣彩的初接觸。滿大人、紋章瓷、分餐餐具……記者現場所見,每一位同學都在認真聽取展品介紹,將自己認為是重點的內容立刻記錄下來。不到一小時的導賞,有人記錄了滿滿好多頁筆記。
觀展後,「買手們」立刻開始對照筆記,從研學手冊上提供的36張廣彩瓷器圖片中,選出價值最高的10件並寫出選品理由,作為與「經銷商」交易的商品,換取買賣積分和「銀票」。在選品理由中,記者看到有「開窗中有滿大人紋飾,最受西方買家歡迎」「中西共融」等中規中矩的文字,也有「加裝構件新功能,能發財」「回去喝酒」等充滿想像的回答。
增加在線直播 滿足雲上觀展
第一位完成買賣交易的是高一女生龐同學,3400萬銀票被她拿在手裏數了又數,更笑言「從來沒見過這麼多錢。」龐同學從小對傳統文化充滿興趣,對廣彩也有一些了解。「這樣的研學形式很有學習氛圍,能讓人不知不覺中進入情景,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都變得深刻起來。」在「買手們」完成採購交易後,壓軸的拍賣會也如約而至。
廣州博物館副館長朱曉秋表示,選擇「採購」加「拍賣」的形式,一方面是希望任務的設置可以促使同學們更認真地聽取導賞,吸收更多知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廣彩是應海外市場之需出現的外銷瓷品種,本身就具有商品屬性,通過模擬交易過程,讓同學們深入了解廣州的外貿歷史。下一步,廣州博物館還將繼續完善活動流程,並計劃增加在線直播的活動形式,實現「雲觀展」和「雲拍賣」,更好地傳播廣州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