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股海一粟/穩增長概念股 留意建材家電\谷運通

時間:2022-01-12 04:24:54來源:大公报

  儘管投資者對港股新的一年不抱太多期望,但2022年踏入第一個星期出現的抱團股瓦解走勢(綠電新能源、醫藥生物大幅回調近二至三成),多少還是予人一種猝不及防之感。與綠電等景氣股出現的反高潮相比,地產金融及相關行業的高息龍頭股卻急升。這種急變,是否代表首季市場風高浪急,投資者需要轉向低估值、高派息股避險?

  記得去年初亦出現抱團股(白酒)天崩地裂的一幕,不同的是,當時的時間點是在春節後,今年提前到A股新年第一天開市。這次合理的解釋是,去年大升的綠電這條賽道太擠了,機構投資者互相博弈,一旦有人出貨,便容易引來人踩人事件。基金經理的心態也很短線,為了持盈或者止蝕,往往追漲殺跌,造成大幅波動。

  若以平常心而論,造成綠電下跌的兩大理由:印尼禁煤出口,以及有綠電營運商龍頭擬分拆再生能源業務,不會令相關公司的投資價值出現質變。五個交易日30%的跌幅,等於一次小型股災,在估值、成長性俱佳的情形下,急跌後的價格應視為機會多過風險。

  金融市場不論牛市熊市,從來不缺乏熱點。很少人會預期到,表現最亮麗的竟然是早已無人問津的金融地產。周一地產大漲,傳聞是央行支持央企對接需要救助的風險民企,購買他們的項目以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不過,內房作為一個板塊並不吸引,行內較為看好的仍然是其中的央企,以及少數優質民企。大部分內房,在今次調整中,能夠生存下來已屬萬幸。

  短期市場仍需要消化美聯儲加息、A股風格轉換帶來的衝擊。此外,內地不同城市近期疫情的反覆,可能對本就低迷的內需和春節出行帶來潛在影響。對市場較為正面的,是內地更多穩增長政策的出台。而第一季度市場的最大機會,相信是受益穩增長政策的行業,其中包括建材、家電,還有已打了七、八折的醫藥生物、創新器械等。

  在宏觀面風險未解除下,首季市場有加大波動的趨勢,但較明顯的是聰明錢已聚集低估值、高息率的央企龍頭,包括電信、地產、水泥、內銀和保險。未來數月即使外圍風大雨大,上述這些穩增長的龍頭股,相信抗跌力最強,所受的衝擊也有限。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