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化石首次在香港出土,引發市民對恐龍的濃厚興趣。恐龍化石發現地赤洲島,主要由兩類岩石組成,西部為火山岩,東部為沉積岩。全島東、南面遍布褐紅色礫石和粉砂岩,其赤紅色的地貌被譽為「海上丹霞」,赤洲之名亦由此而來。
本欄上期談到在深圳和廣州出土的恐龍化石,均為較小規模。距廣州、深圳和香港均在二百公里之內的廣東省河源市,才是擁有蛋、骨骼、足跡「三位一體」的恐龍化石資源寶庫,名副其實的「中華恐龍之鄉」。
值得注意的是,河源盆地一百多平方公里,擁有厚度達四千米的紅砂岩層,這與發現恐龍化石的香港赤洲紅色岩土,在地質方面有其關聯性。
先說恐龍蛋。自一九七一年發現第一顆恐龍蛋化石以來,越來越多的恐龍蛋在河源紅土地上「重見天日」。二○○四年,河源恐龍博物館以館藏恐龍蛋一萬零八枚,榮獲當年的健力士世界紀錄。截至目前,河源恐龍蛋館藏量已增至二萬多枚,數量穩居世界之最。
二說恐龍骨骼。一九九九年七月,在河源市郊黃沙村紅砂岩層,發現三塊完整爪骨,這是河源首次發現恐龍骨骼,打破了當時恐龍化石出土地區「有蛋無龍」的常規。據專家鑒定,這三塊恐龍骨骼屬竊蛋龍類,被命名為「黃氏河源龍」。迄今河源先後出土恐龍骨骼共十三具。
再說恐龍足跡。二○○二年十二月,在河源恐龍博物館南邊二公里處發現恐龍足跡,該址如今已建成河源中華恐龍遺跡公園,共八組一百六十八個恐龍足跡,絕大部分足跡保存完整,且每組走向清晰。這些恐龍足跡的裸露之地,正是山坡或山頂的紅砂岩層。
到底有多少種恐龍曾在河源紅砂岩層出沒?專家從恐龍蛋中鑒定出五蛋科十一蛋屬十二蛋種,從恐龍骨骼找到四種恐龍類型,而恐龍足跡則多為鴨嘴龍類、獸腳類和甲龍類所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