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墟 里/飲食內外\葉 歌

時間:2024-06-21 04:03:12來源:大公报

  剛結識的潮汕小友告訴我,在珠海上大學時,她的東北室友放假回家,帶給家人的伴手禮居然是廣東醬油。她起初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對她而言這種醬油實在太過普通,後來想到兩地醬油的滋味可能大不相同,室友此舉應該是為了和親人分享廣東特色。

  對從小到大都身處其中的文化,我們往往視若無睹。但我們司空見慣的某些文化元素可能令外人驚艷,也可能讓他們驚嚇。日常飲食就能提供最好的例子。上文提到的醬油算得上是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通用的調料,某些極具地域特色的蝦醬、臭乳腐之類,可能就受眾有限,更加內外有別了。

  教授有關中國飲食文化的課程時,常和學生一起分辨兩個概念:「代表性(emblematic)食品」和「圈內人(insider)食品」,前者是外人認為的他人文化的象徵,而後者則是特定文化的內部人士自己認可的文化傳承。兩者不一定重合,且「圈內人食品」未必能被外人接受,如臭豆腐、皮蛋、納豆、泡菜等,熱愛者視如珍寶,厭惡者則看作洪水猛獸。

  也正因為如此,不同文化間加強交流才大有必要。這不光是為了促進相互理解,謀求和平共存。同樣重要或者更重要的是,只有在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我們才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文化的長處和短處,也才有望去粗取精,與時俱進。有時候,嘗試用他人的視角省視自己的文化,可以突破僵化成見,產生真知灼見。

  對照、反思不同的飲食文化,兼容並蓄,至少能大大豐富我們的餐桌。按照西人「我食故我在」的說法,四捨五入,吃好喝好,也就幫助我們構建更好的人格與人生。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