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古文日常/以拖待變的生活智慧\米 哈

時間:2024-06-17 04:03:29來源:大公报

  說到有關憤怒的詩詞,不少人第一時間想起的,可能是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詞中寫到岳飛雨後倚欄遠望,想到百姓的水深火熱,按捺不住心中怒火,激憤至極。

  以我絕對主觀的非正式統計,總覺得歷代而來的詩詞,寫哀傷的多,寫憤怒的少,箇中理由可能有三個:第一,我錯了;第二,生氣時,比較難寫出好文章,但哀傷時可以;第三,文明不鼓勵憤怒。

  文明不鼓勵憤怒,中外皆是,視之為失控、失禮的情緒。《國語.周語》寫道:「險而不懟,怨而不怒」,而自古希臘以來,西方哲學家也正視「憤怒」這主題。亞里士多德認為,人需要以理性馴服憤怒,而這是生活的基本技能。

  對於憤怒,亞里士多德的看法相對中性,他認為適度的憤怒,還是有用的,它可以鼓勵我們行動,憤怒的人可以「在合適的時間與情況下,為了合理的目的,針對當事人,以適當的方式表達情緒。」

  然而,斯多葛學派卻視憤怒為洪水猛獸,絕不退讓。塞內卡說:「生氣的人會失去獨立的判斷能力,整個人像是自由落體一樣,既不能阻止自己墜落,也無法放慢往下掉的速度。」

  換言之,塞內卡認為,人不可能像亞里士多德所言一般「以適當的方式」馴服一發不可收拾的憤怒。他的建議是:「斷然拒絕憤怒的挑撥,踩熄它初閃的火花。怒火攻心時,奮力掙扎,絕不舉手投降。」

  如果你問我,我傾向認同亞里士多德的看法,還是斯多葛學派的呢?我毫不猶豫站到後者的一方,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實在也是一個易怒的人,總是注視於那「初閃的火花」,而生氣時,身傷心也傷,甚至會生氣自己「為什麼是如此容易生氣的人」。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會抓住塞內卡的建議:「以拖待變」。生氣時,不急於行動,不急於反應,待壞脾氣慢慢消退、轉化。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