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伏牛山/八千字理論\喬 苓

時間:2024-05-27 04:03:13來源:大公报

  作家畢飛宇做過多年文學編輯,每有業餘作者拿三萬字的短篇小說給他看,他都會直接讓對方拿回去,給出的建議是要麼加內容,變成中篇,要麼把字數「砍」下來,精簡到八千字左右。

  以上是畢飛宇在近期一個講座上強調的「八千字理論」。在他看來,短篇小說有「膨脹」的功能,要在盡量小的體量上提供更多信息。一個作家如果寫短篇動輒兩三萬字,那麼他的壓縮能力是有缺陷的,短篇小說超過八千字就不再好看。

  言詞空洞,就容易長篇累牘。在內地,本科畢業論文沒有明確字數規定,但各學校通常要求在八千字至一萬字之間。筆者大學畢業當年,有位同學雄心勃勃地寫了三萬多字的本科畢業論文,結果導師只給了她剛合格的分數。民間流傳有「博士買驢」的故事,講博士買了一頭驢子,寫了三紙契約,卻沒有一個「驢」字,譏諷寫文章說不到點子上。我那位同學也是「書券三紙,未有驢字」而不自知,簡單地認為論文也能夠「以多取勝」。

  不單小說和論文,翻看現在一些新聞報道,也有「床上安床,屋下架屋」的趨勢,本來三四百字能夠說清楚的信息,非得繞來繞去地鋪墊,再加上亂七八糟的背景,結果就是「下筆千言」,徒耗讀者眼神。著名報人趙超構很早就曾提出「短些,短些,再短些」的辦報口號,這與今天畢飛宇提出的短篇小說「八千字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至於如何壓縮文字,筆者認為最好的典範是《桃花源記》,在描寫武陵出來後介紹入源過程和所見所聞時,陶淵明只用了九個字:「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一句「說如此」,遠勝千餘字的重複敘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