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古文日常/人生非金石\米 哈

時間:2024-05-27 04:03:11來源:大公报

  歷代詩詞中,有很多很多領悟生命苦短的作品。舉例,東漢時,有《古詩十九首》之十一,寫道: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

  詩人駕車遠行,有感於日夜奔波,功業名聲卻尚未建立,而人的盛年轉眼即逝,很快就到生命的盡頭。於是,詩人寫詩勉勵自己,要趁早立身揚名,不要等到行將就木,再來悔恨名聲不足以顯榮於後世。

  如此想法的詩詞,多不勝數,歷代文人如陶淵明、白居易、杜牧、李白、杜甫、雍陶、杜荀鶴,等等,都寫過類似的念頭,何解呢?我想,這不外乎一種情緒的投射,投射一種恐懼,怕功業未成,更怕生命太短。

  說到生命價值,不得不提到法國十七世紀天才哲學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有一個說法是這樣的:法國哲學數百年來的發展大概就是兩路,一以笛卡兒─伏爾泰─孔德為主的結構主義,二是帕斯卡─盧梭─帕格森─沙特為主的存在主義。

  帕斯卡在世時,未必知道自己只有三十多歲的人生,也不一定預見到他的智慧啟示了以後無數人的觀點,但他確實知道自己生命的尊嚴與價值,他寫道:「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

  人是脆弱的,我們沒有厚實的毛皮,也沒有利爪獠牙,但帕斯卡認為,人的厲害,在於人可以明白自己死亡的命運。我們明白,所以害怕,又因為害怕,所以思考,思考應以怎樣的方式去活得更好。

  「我們人類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帕斯卡如是說。每當我讀到古人寫下感慨人生苦短的詩詞,不免想到:或許他們在世時,始終沒有做到想要的功業,但我正在朗讀他們的文字,這證明了他們的名聲流傳至今,也會繼續流傳下去,連同他們的生命尊嚴。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