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自由談/嶺南文化 家國情懷 ──從一首客家箏曲談起\田 青

時間:2024-05-27 04:02:53來源:大公报

  嶺南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一脈,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包括當今我國文學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所有門類,其中的音樂在我國傳統音樂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不但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而且飽含着濃郁的家國情懷。「從一滴水可以看太陽」,今天,我想從嶺南音樂的浩瀚大洋中提取一滴水,來展現嶺南文化的精神價值與藝術特色。

  廣東音樂給人的一般感覺是優美靈動、輕盈飄逸、歌舞昇平,但其實在嶺南文化的深層,一直有一種濃郁的家國情懷。客家箏曲《崖山哀》就記載了一段血雨腥風的歷史,而且,是中國傳統音樂中唯一記載這段歷史的樂曲。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文化的高峰,宋代就是一個文化繁榮昌盛的朝代,國祚延續三百多年,宋朝滅亡的最後一仗,就在崖山,即今廣東新會,面對深圳前面的伶仃洋。此時,大宋已是風雨飄搖,苟延殘喘,無力回天了。右丞相文天祥戰敗被俘,左丞相陸秀夫知道已無可逃之路,便在兵火之中穿上朝服,給八歲的小皇帝行了君臣大禮,說:「國勢至此,陛下當為國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說完,把小皇帝扛到肩上,用白綢捆到一起,蹈海而死。

  看到皇帝投江,周圍的官員、家眷、婦孺、妻小紛紛隨他蹈海而死。《續資治通鑒》記載「越七日,浮屍海上者十萬人」。十萬人跟着大宋殉了葬,十萬人面對元軍的鐵騎刀槍堅貞不屈,以生命殉國!此戰雖敗、大宋雖亡,但陸秀夫和十萬軍民所表現出的氣節,卻感天動地、令山河垂淚。在此之前,被俘的文天祥寫下了一首浩氣長存、彪炳史冊的名詩《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最後這兩句詩光耀千古,成為無數中國人、尤其是忠臣烈士的座右銘,成為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到今天傳承不息的氣節和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

  客家箏曲《崖山哀》用音樂表達了後人對這段不朽歷史的綿綿哀思,《崖山哀》又名《哭山》,是六十八板「軟弦」樂曲,與《出水蓮》《杜宇魂》《昭君怨》並稱為「四大軟」,最早的版本源自何育齋編輯的《中州古調》。出生於廣東省大埔縣人的客家箏著名演奏家羅九香(一九○二至一九七八)有「客家箏王」之稱,他演奏的《崖山哀》風格雋永,韻味悠長,有他的獨特樂思和韻味。

  民間演奏此曲時一般與《大八版》中板連套,但羅九香獨闢蹊徑,與「硬線」《將軍令》中板連套,前後分兩個調彈,產生軟硬連套、四度轉調的特殊效果。羅九香生前曾解釋過其中的原因,他說:《崖山哀》不應該只突出一個「哀」字,《將軍令》的曲調雄壯有力,連套後可增加壯烈氣氛,更好地體現出中華民族的不朽精神。樂曲前段為了表現這個「哀」字,充分發揮了古箏左手按弦的技巧,多用顫音(吟音)的指法,即右手彈弦、左手在該弦上連續上下地顫動,精心控制按弦的力度、速度,通過輕重緩急的變化和音高微妙的移動,讓聽眾感覺音樂家的手指彷彿就「揉」在自己的心上,感同身受地體會到樂曲的深刻內涵,體會到音樂裏深藏着的濃濃的感情。樂曲的最後,旋律改變,力度增強,一段「硬線」快板的《將軍令》,以廣泛流傳的民間曲調謳歌了中華民族的英雄主義和不屈精神,與前面深沉、哀傷的風格形成強烈對比,節奏也由慢趨快,一步步推向高潮,最後,也是一個漫漫長引,如數百年來不盡的哀思,悠悠而逝。

  這首樂曲,讓我們知道嶺南文化的豐富和深刻,不但可以表現宏大的歷史題材,還承載着中華民族千秋萬代的感情和一以貫之的家國情懷。今天,中國大部分年輕人已經不再記得這段歷史,因為當年曾經兵戎相見的不同民族早已融合成為一個多元一統的大家庭,血與火的歷史也早已成為中華民族在融合過程中悲歡離合的「往事」。

  歷史上,「中國」的概念一直不斷變化,但中國的文明卻始終如一並成為是否「中國」的分野和標誌。韓愈曾概括孔子的歷史觀「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強調中原之外的所謂「夷」(古代中原人對四周他族的鄙稱),只要接受中國文化,即成為中國。歷史上,無論是鮮卑族、女真族、蒙古族、滿族,進入中原後,接受中國文化,皈依中華文明,皆為中華文明注入新鮮血液,為多元一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不斷傳承發展貢獻了力量。而所有這些「少數民族」,有的已完全同化,有的也逐漸融入中華,成為今天五十六個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

  滄海桑田,當年讓文天祥「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的伶仃洋已在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之交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伶仃洋畔一個叫做深圳的小漁村今天已經成為一個雄踞亞洲、面向世界的現代化大城市;一座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港珠澳大橋以幾乎夢幻般的儀態飛躍於這片曾經「越七日,浮屍海上者十萬人」的波濤之上,這座橋隧全長五十五公里、主橋二十九點六公里、橋面雙向六車道的大橋不但是舉世無雙的人類工程傑作,它鳳凰展翅般的雄姿更象徵着中華民族歷史中所有的痛楚都在這片波濤粼粼的海洋裏得到了涅槃與重生,「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主義傳統也將成為所有五十六個民族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激勵着人們砥礪前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