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24桂林藝術節開幕大戲《戲劇春秋》,該劇為80年前「西南劇展」的收官大戲。
桂林藝術節創辦三年形成了「山水+」「戲劇+」「國際化」「年輕態」的鮮明特色。2024年適逢「西南劇展」80周年,桂林藝術節在以戲劇為主體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場集戲劇、音樂、美術三大門類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節,帶來多個國家和地區、18部中外名劇、48場精彩演出,話劇、舞劇、木偶劇、雜技劇等藝術形式輪番上演,劇劇精彩。
桂林,治癒了千年的美,奇山秀水令文人墨客為之嚮往,揮灑才情,百家詠嘆千古傳誦,山水成為詩歌、成為音樂、成為戲劇,與你一起穿越時空和經典相遇。戲劇,像生活裏的一束光,是心靈的鼓舞、歷史的映照、希望的方向,透過劇場,照進我們的生活。通過2024桂林藝術節,桂林又多了一份期待,來桂林,有山水,更有戲。
藝術與世界級山水相融
如果你喜歡充滿驚喜的視覺衝擊,這裏有《360全明星秀》(新馬戲)、《男巫客廳》(沉浸式魔術脫口秀)、《有一個人》(肢體戲劇);
如果你熱衷於解鎖經典的劇目,這裏有《肖申克的救贖》、《白蛇傳》(木偶劇)、音樂劇《廣陵絕響》和話劇《鑄劍》;舞劇《詠春》;
如果你想帶孩子進入充滿童趣的舞台世界,這裏有《小鯉魚大冒險.靈渠奇遇》(兒童音樂偶劇)、《叢林奇幻探險》(兒童劇);
如果你想進入一個震撼心靈的音樂世界,療癒音樂會……藝術家們以桂林的山水作為表演天地,山水、文化交織融合,繪就了一幅幅生動的藝術畫卷。桂林有戲,漫步桂林,除了看劇看展、逛市集之外,還能在這座山水城享山樂水、觸摸歷史、食人間煙火。
「歐陽予倩戲劇獎」花落香港
以八十年前西南劇展創始人、中央戲劇學院首任院長歐陽予倩命名的戲劇獎在桂林藝術節上揭曉了首屆大獎,除最佳導演獎空缺外,共頒發了最佳男女演員、最佳劇目、最佳編劇、最佳演出設計五大獎項,香港成為首屆歐陽予倩戲劇獎的最大贏家。
香港西九文化區和香港話劇團創作的粵語音樂劇《大狀王》奪得最佳劇目獎,「十人劇評團」認為,在一個音樂劇土壤尚不豐厚的地方冒出來的一部難得的佳作,編劇、作曲、作詞、導演、表演、舞美均臻上乘,唱演俱佳,音樂特色尤為突出,中西元素融會貫通。該劇在亦莊亦諧中探討生死善惡,為嶺南民間傳奇故事找到一個恰當的現代舞台敘述。《大狀王》這部極具香港特色的粵語音樂劇是中國音樂劇的一次成功的本土化探索。
香港演員鄭君熾因在《大狀王》劇中的精彩表演獲頒最佳男演員。「十人劇評團」一致認為,音樂劇《大狀王》給人帶來驚艷的觀劇體驗。鄭君熾演繹的阿細一角,有極具光彩的人物塑造,與方唐鏡一人一鬼馳騁公堂,將角色生動呈現於舞台之上。作為不可多得的實力派音樂劇演員,鄭君熾表演、歌唱、身段俱佳。在劇中,他張弛有度,收放自如,演透了音樂劇中不多見的複雜人物。
香港話劇團彭婉怡表示,《大狀王》明年將在港重演,內地巡演計劃亦已啟動,首站選定上海並於今日開票。
音樂劇是一項舶來品,這次以粵語表演原創音樂劇大受歡迎,可見,香港在東西方藝術的交融中做出了一次成功的探索。
此外,由11個外國人以漢語表演的話劇《肖申克的救贖》、中國戲曲學院以京劇形式演繹的契訶夫百年名劇《櫻桃園》,也將在桂林藝術節上演,中外藝術的交融創新正成為當下舞台戲劇發展的一大趨勢。\大公報記者 胡進 桂林報道
玩在桂林
徐霞客與象鼻山
桂林的山水風光給徐霞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從湘桂邊境越城嶺步行至桂林,在桂林山水之間徜徉近一個半月,遍遊桂林四周勝景。還攀登過桂林最高峰堯山,到過靖江王墓群;往東南暢遊灕江水,考察陽朔附近的來仙洞、讀書岩等地。
袁枚與獨秀峰
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袁枚兩次來到桂林,結友賞景憶舊賦詩。他的詩文描繪了多種多樣的桂林美,記錄了桂林風土人情的溫馨,以及詩人對這份溫暖情義的感念與懷想。
熊佛西與陽朔
熊佛西,中國話劇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被譽為「中國的易卜生」。在桂林,熊佛西寫下了歷史劇《袁世凱》(三幕)、獨幕悲劇《新生代》《月下悲劇》,1941年他在桂林陽朔寫下了《桂林風景甲天下》。他還在桂林寫下了《鐵苗》《鐵花》兩部長篇小說,這是他一生僅有的一次長篇小說創作經歷。熊佛西健談好客,他在桂林的住所之一「榴園」(今崇善路一帶),田漢、柳亞子、歐陽予倩等人常來品茶、敘談,賦詩揮毫,留下許多雅事佳話。
吃在桂林
油 茶
遇龍河畔油茶香,燈籠高掛,佳人乘舟而至。詩說:「和一座城一見如故,舌頭和胃先知道。」油茶始於唐代,過去,南方山區多瘴氣,而油茶具有消食健胃、祛濕避瘴的功效。捶打是油茶的靈魂,一口小鐵鍋,放油燒熱,再將茶葉、生薑、花生、蒜等食材入鍋稍炒、捶打……打好後配以米花、脆果、艾葉粑等佐茶小吃,別具風味。
米 粉
張藝謀吃桂林米粉很在行,米粉端來,葱花、辣椒、酸菜都來一點,吃完粉後慢慢喝湯,這也是最地道的桂林吃法。桂林最常見的嗦粉姿勢:邊走邊嗦、站着、蹲着、趴電動車上……在那些時不時蹦出一兩句桂林話的米粉店裏,你能遇見最市井最有趣的靈魂!
桂林三寶
熊佛西很關注桂林特產和小吃。他在《桂林的三寶及其他》中寫道:「據聞桂林有三寶:曰馬蹄(荸薺)、豆腐乳、三花酒。」他認為桂林的馬蹄「的確是全國第一,又嫩、又脆、又甜,水分多,細嚼而無渣滓」。豆腐乳「更是名不虛傳,桂林幾家老舖子的豆腐乳做得最好,而尤以正陽路大華飯店斜對門的天一棧最著名」。
戲在桂林
桂劇《花橋榮記》
《花橋榮記》是劇作家張仁勝根據白先勇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講述桂林人春夢婆在台北開老字號花橋榮記米粉店的故事。演出過程中,桂林元素得到了詩意的表達,花橋、灕江、桂劇、桂花等桂林文化符號推動着人物情感通向戲劇高潮。老闆娘、李半城、覃癲子、盧先生、陳師傅等人將前半生的故事遺留在了廣西,如今只能在台北的「花橋榮記」惺惺相惜,抒發着思念和追憶……
話劇《秋聲賦》
抗戰時期,雲集桂林的文化人創作了數不勝數的文學作品,但像《秋聲賦》這樣有鮮明桂林特色,且在演出時轟動全城的話劇是罕見的。田漢先生創作的《秋聲賦》(五幕話劇)主要以桂林文化城為背景,講述詩人徐子羽在抗戰中成長為一位人民作家的故事。
話劇《龍隱居》
四幕桂林方言話劇《龍隱居》是對西南劇展80年輝煌歷程的致敬。該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圍繞桂林一座明朝老宅子裏居住的人的命運,述說一群人與一座城的故事。作為觀眾心目中「最有桂林味的話劇」,桂劇、萬祥糟坊、擔子米粉等地道的桂林文化符號在劇中均有體現。「龍隱居」這個名字不僅脫胎於桂林的龍隱岩,更是以龍為圖騰的中國的一個象徵,桂林正是因為有了龍的精神,才能在異常艱苦的抗戰歲月閃耀出偉大的光輝。\來源:「桂林藝術節」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