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鯉魚門的「景昔」
在觀景台邊AR全景畫面中看見1960年代的三家村、海濱學校和萬機陶瓷廠。三家村一名稱相傳源自18世紀最早到鯉魚門定居的數個氏族:葉氏、曾氏及張氏。海濱學校曾採用不同年級由一位老師同時授課的複式教學,在這裏可看見昔日學生上體育課的情景,他們或在沙灘上奔跑,或在岸邊收集貝殼。
鯉魚門海峽
從鯉魚門休憩花園往前走,可以欣賞鯉魚門海峽的風光。鯉魚門海峽是維多利亞港的東面入口,水深約43米,可讓大部分商船和貨船取道進出維港,對商貿發展發揮重要作用。AR畫面中呈現1950年代的鯉魚門海峽、舢舨和鯉魚門石橋。當時的貨船會經此海峽出口香港製造的產品到世界各地,亦會從內地、日本、英國等地進口食品和紡織品到香港。
天后宮
鯉魚門天后宮位於鯉魚門海峽旁,於1753年建成。天后宮曾於1953年、1986年及2012年進行三次重建,皆由鯉魚門的居民、海鮮業界及天后信眾出資。鯉魚門居民非常重視天后宮,不但將其視為祭祀場所,更視之為凝聚所有居民的祠堂和社區中心。曾有居民在村中舉辦婚宴,當時鯉魚門仍未有酒家,十多桌酒席的碗筷,都是從天后宮借來的。
「澤流海澨」巨石
鯉魚門天后宮外有多塊大石,每塊都刻有描繪鯉魚門景色的四字詞,包括由本地著名書法家區建公(1887至1971)寫的「澤流海澨」。區建公曾學習晚清碑派書法家趙之謙的北魏書法,創造獨特的北魏字體。這種北魏體筆畫厚重、字體剛勁,予人穩重可靠的感覺。
鯉魚門休憩花園
位於鯉魚門休憩花園的「AR時鐘」則以鯉魚門海防為主題,呈現1920年代的鯉魚門軍營、鯉魚門堡壘、鯉魚門燈塔、鯉魚石和魔鬼山,而第一艘來香港的航空母艦—競技神號航空母艦(HMS Hermes)也在這裏重現眼前。鯉魚門軍營是香港最早設置及最重要的防禦工事之一,第十座已改建為現時的鯉魚門公園,連同第七座和第二十五座一併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南大門酒家
在海鮮街上,能看到不少海鮮酒家營業。鯉魚門海鮮業的分工是其特色之一,海鮮檔提供新鮮時令海鮮,海鮮酒家則專門為客人烹調海鮮,兩者互相配合令鯉魚門在海鮮愛好者中贏得口碑。其中,宇宙海鮮酒家的羅氏家族,於1940年代後期開始活躍於鯉魚門的石礦業,至1968年石礦場關閉後轉為投身餐飲業,於鯉魚門開設宇宙海鮮酒家。
同樣,「南大門」的故事亦令人印象深刻。鯉魚門「古石礦場」前身為「旺賢石礦」,由石礦商羅旺賢於1948年創建。石礦場初期只是靠人力開山劈石,後期轉以火藥及機器協作。北角村的海堤大石正是此礦場的產物。後因政府停止提供火藥,石礦場從而結業。羅旺賢轉型經營飲食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成就今天的南大門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