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神州风采 > 正文

立夏閒筆|扶雲

時間:2022-08-05 14:38:16來源:香港文匯報

  立夏似一幅陽氣初起的山水畫卷,又沾了南山當戶轉分明的情味。近山翠綠,遠山青靛。成蔭的玉柳,晶瑩的溪水,像在暗自呢喃。鋪着一層太陽味的暖綠,搖曳在空氣中,綠風蕩漾在人們心裏。立夏,是夏天的開始。「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逸周書》雲:「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立夏之時,先聽到螻蟈在田間地頭的鳴叫,接着大地上便可見到蚯蚓掘土而出,然後是王瓜的蔓藤「蹭蹭蹭」攀爬開去。

  此間,不少毛筍已高過人頭。但竹林間還有人像找尋「藏貓貓」的小孩兒,在地表裂縫中不斷摩挲出新筍來。若雨水充足,再來幾個響雷,鮮嫩無比的黃鬚頭筍就冒出了頭,嫩黃的身子悄然向天空伸着小懶腰。

  立夏就是一個純陽的小男孩啊!在熱力十足的陽光裏,他似一個懵懂衝撞的男兒,笑着跳着從暮春中跑來。這兒打一個滾兒,那兒踢上兩腳,然後由跺跺腳,激惹得那坡上的草兒、堤上的樹兒都急吼吼地變成墨綠色。立夏到了,讓很多人不約而同地走進竹林,尋找那些剛剛露頭的黃鬚頭筍。回到家中,剝去筍殼,整株煮熟。整個過程,會沉浸在一種愉悅之中。煮熟後,不刀切,直接用手撕,那筍就成一條條長腳的形狀,然後燉、炒、煮、焐都可,俗稱「吃長腳筍」。

  在大鐵鍋裏,若是放了長腳筍與臘肉一起焐,上了大蓋,燒猛火改小火。焐出來的筍肉,香、鮮、青脆,味道真好。到立夏節,象牙筍、孵雞筍、紅殼筍、石筍、細竹筍,都成了上好的長腳筍材,吃也吃不完。

  按照老江南的習俗,在立夏日,人們要嘗三鮮,三鮮有地三鮮,指的是蠶豆、蒜苗、莧菜;樹三鮮,指的是香椿、梅子、櫻桃;水三鮮,指的是鰣魚、刀魚、河豚。除了水三鮮,立夏時節的土步魚,因其個小也鮮美可鑒。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講:「杭州以土步魚為上品……肉最鬆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加醃芥作湯作羹尤鮮。」其實,最鮮做法還是長腳筍煨土步魚。長腳筍與土步魚,都是初夏節的妙物。民國《蕭山縣志稿》記載,步魚「出湘湖者為最,桃花水漲時尤美」。

  立夏不僅講究吃鮮,且要吃上幾餐烏米飯。杜甫詩歌嘆曰「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本草綱目》裏也說,吃烏飯能避蚊驅邪。很多人把長在山上的烏飯樹葉採了又採,然後搗汁,浸泡上白色糯米,蒸煮出來的烏飯,顏色烏青發亮。夏天一開,蚊蟲就來。每個人多吃一碗烏米飯,驅蚊不勞煩。

  有地方不做烏米飯,而做飯粿,飯粿是立夏必吃的美餐。其主料為大米,先把米飯煮熟並碾碎,再搓成擀麵杖粗細的長條,繼續搓成小條,切小段;放水,加細筍絲,入新豌豆,撒蔥花與乾椒……這時令之食,悅目賞心。筍絲鵝黃鮮嫩,豌豆碧綠清甜,配上綠意和深紅的點點蔥花與辣子,連湯帶汁的喝上一碗,呼啦呼啦好過癮。甘糯中有豌豆清香,鮮美間充溢筍絲鮮美,又加米糰子帶有嚼勁兒的,吃起來真是太享受了。

  還有的地兒,立夏到時,要吃立夏餅。在開滿黃花的鄉路上,倘遇到提着覆有白毛巾竹籃的中年婦女,竹籃裏盛放的是幾筒沾滿油脂的紙包立夏餅。吃立夏餅這風俗,稱「望立夏」,是外婆看望外甥的必備節目,嫁出去的小姑子也會用立夏餅回來探望侄兒、侄女。孩子們手裏拿着立夏餅,嘴角沾滿了餅的碎末,不時伸出舌頭舔幾下,一張張稚氣未脫的小臉上,寫滿無限幸福。可不大會兒的光景,大人們嚷着、叫着讓他們回家,要給孩子稱體重。據說這個習俗由來已久,還跟阿斗有關。

  相傳三國時,劉備要出征,帶上阿斗不方便,就把阿斗由趙子龍護送去吳國,交孫夫人撫養。到吳國時正好是立夏,孫夫人一見白白胖胖的阿斗,心生喜歡。她當着趙子龍的面在秤上將阿斗稱一稱,想到翌年立夏節再稱,就知孩子被自己養得好不好了。立夏稱體重,側面表達了孫夫人這個當後媽的育兒心跡。後來呢,很多地方開始流行立夏稱體重的風俗,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遇到未出閣的大姑娘,管秤先生一邊打秤花,一邊說「102斤,員外人家找上門」;遇到小孩子,則說「秤花一打23,小官人長大能出山」;遇到老人,說辭變成「秤花87,活到91」。立夏稱體重,討的是口彩,樂的是心情。傳說清朝年間,河南某知縣張可標立夏也來稱體重,人們紛紛相讓。管秤先生看了秤花,喊道:「大人128,日日辛勞為民操心,看這官袍都變肥大啦。」兩個月後,巡撫田文鏡微服私訪,調查知縣張可標的政績,首先走訪了管秤先生。

  管秤先生說:「張大人體恤民情,勤政務實,與老百姓一起修城池、築河堤、架橋樑、建書院、修縣志……今年立夏稱體重,張大人128斤,他去年的體重是138斤啊。」後來凡是「消肉」的官員,大多都得到提拔;凡是「發福」的,不少給降了職。

  立夏之時,官府察吏,讓人警醒;而帝王,則會賞賜大臣「冰盞」。冰冰涼涼的冰塊,在立夏日不僅讓屬下心曠神怡、心裏透亮,更暗喻他們潔身自好、廉潔冰清。據說清雍正帝要求大臣在立夏之日飲涼茶,一杯涼茶下去雖苦,但它的甘甜卻在過喉之後,才能真的品得出。這苦後微甜,正是雍正帝希冀的做官真諦。

  青梅夏餅與櫻桃,臘肉江魚烏米糕。莧菜海螄鹹鴨蛋,燒鵝蠶豆酒釀糟。立夏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立夏香。初夏,歸攏着香氣氤氳,醉倒了亭台樓閣,寫出滿院悠悠清香。立夏稚氣中有才氣,就像荷花婉婉轉轉,尖兒頭上冒出了一點嬌艷的粉影。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小巧玲瓏的櫻桃,染上了朱紅。誰又曾想,立夏前,泛着紅光的芳唇,是怎一副青澀模樣?立夏了,榴花絢爛而明麗,緊攏的花瓣間,縱情展露出全部的姿容。那熱情似火的顏色,襯得立夏灼灼欲燃。

  立夏從唐詩宋詞中走來,幾經浸潤,早已成為一個滿腹詩書的陽剛青年。春日裏泡的酒,立夏端上桌來,稱為「醉夏」。愛酒的人要一醉方休,不會者也要小酌幾杯。據說,這是立夏之時的一種特別儀式。酒後微醺後,放下桌上白胖的小野筍,擇一處幽徑,登一處高樓,讓晚風吹得髮梢輕起,頗有古人登高望遠、吟詠古今的雅趣。或者,去河堤慢慢走一走,沐一沐涼風,看晚歸的插秧農人彎腰勞作,臉上泛起微微紅意,心裏叨咕着「立夏發一願,稻穀長一萬」。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