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神州风采 > 正文

紅色地標巡禮:巴山蜀水共振興

時間:2021-08-30 11:54:39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四川是一片充滿紅色印記的革命熱土,紅軍長征時,在這裏歷經時間最久、走過路程最長、所涉地域最廣、經歷戰鬥戰役最多。數十萬四川兒女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獻出了寶貴生命。新中國成立至今,四川人民勇於奉獻,積極改革,實現了一個個建設成就和鄉村脫貧傳奇。

  在建黨百年百條精品線路中,四川共有5條路線入選,分別為「紅軍不怕遠征難」「奇兵入川·鐵血丹心」「汶川抗震·眾志成城」「兩彈一星·大國重器」「天府新貌·蜀道不難」精品線路。它們集中展示了四川的紅色歷史、建設成就和鄉村振興風貌,更展現了四川人民愈挫愈勇、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

  

 

  革命精神永傳承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在四川,紅軍戰士們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一個個耳熟能詳的革命戰鬥,為長征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

  1935年1月,黨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長征從黔北赤水河過境,踏上川南土地,開啟紅軍長征在川歷程。到1936年8月,紅二、四方面軍走出雪山草地離開四川,紅軍三大主力長征期間在四川境內轉戰1年零8個月,全省共有10個市(州)69個縣(市、區)留下了紅軍戰士的足跡。

  「紅軍不怕遠征難」精品路線囊括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在四川境內留下足跡的16個重要地標。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飛奪瀘定橋紀念館內,展陳着瀘定橋的一段鐵鏈,以及紅軍飛奪瀘定橋時鋪的橋板。當年,敵人拆去了瀘定橋80餘米的橋板,並以密集炮火守在對岸高地。紅軍冒着槍林彈雨,一手抱木板,一手抓鐵鏈,邊前進邊鋪橋板,最終奇跡般地奪下了瀘定橋。「十三根鐵鏈扛起一個共和國」,展館內的這行醒目大字,向參觀者訴說著當年戰爭的慘烈和紅軍的英勇無畏。

  在位於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的彝海結盟紀念館,一座用涼山特有的紅砂岩雕刻的雕像高大醒目,雕塑表現的是劉伯承和彝民首領小葉丹結盟的場景,正面碑座上有「彝海結盟紀念碑」七個金字。當年,在通過涼山彝區時,中國工農紅軍提出了「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等主張,得到彝族同胞的擁護。最終,紅軍部隊順利通過彝區,留下了民族團結的佳話。

  沿着「奇兵入川·鐵血丹心」路線繼續參觀,可更加全面深入了解紅軍進軍四川的革命歷程。萬源保衛戰戰史紀念館、紅軍攻克劍門關遺址、蒼溪縣紅軍渡紀念地、木門軍事會議會址……發生在這裏的戰鬥和會議對於配合紅軍長征,延續革命火種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鳳凰涅槃迎新生

  綿陽市北川縣永昌鎮,是北川新縣城所在地,於「5·12」特大地震後異地重建。這裏依山傍水,安昌河穿城而過,建築充滿羌族特色。與13年前震後的滿目瘡痍截然不同,如今的北川中學裏,書聲朗朗;巴拿恰商業街廣場上,廣場舞跳得正熱;維斯特農業產業園內,工人正在忙碌。在這裏,重建的不只是學校、房屋、醫院,還有人們對生活的期待和信心。

  同樣充滿生機的還有汶川縣水磨古鎮。位於岷江支流壽溪河畔的水磨古鎮,羌族、藏族、漢族和諧相處,街道建築呈現出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格。災後的古鎮不僅重建了基礎設施,還結合當地實際,調整產業結構,確立了「農業+旅遊」的發展模式,引來絡繹不絕的遊客。2010年,水磨古鎮被聯合國評為「全球災後重建最佳範例」。

  當年,北川縣、汶川縣都是受災極其嚴重的地區。但是,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的幫助下,堅強的四川人民用勤勞的雙手,譜寫了一曲重建家園的壯歌。

  為了記錄地震災難與抗震史實,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四川着力抓好精神家園的守護與重建,在都江堰、漢旺、什邡、北川等6地修建了汶川地震遺址遺跡館(地、園)。如今,「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紀念館與都江堰市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陳列館等多個紀念場所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艱苦奮鬥鑄輝煌

  從綿陽市梓潼縣中國兩彈城景區,到涼山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再到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大田會議紀念館,「兩彈一星·大國重器」線路完整展現了四川在「三線」建設時期的奮鬥歷史。

  1964年,三線建設拉開序幕,中央決定把四川省攀枝花市列為西南「三線建設」重點,開發建設攀枝花鋼鐵基地。

  坐落於攀枝花市仁和區大田鎮的拉姑林業局機關辦公樓群見證了這一歷史。當年,由中央13個部委和西南三省負責同志以及100多名專家組成的聯合考察組,就在這群樓裏辦公和住宿。1964年9月9日,一個制定攀枝花建設總體規劃和選定弄弄坪為廠址的重要會議在這裏召開,這就是著名的大田會議。這棟白泥、白灰漿抹面的辦公樓,也成為如今的大田會議舊址。

  在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一件件歷史文物和圖片、視頻資料,生動展現了四川開展「三線建設」的情景。展櫃中,有中央號召三線建設的歷史文件,有當年的生產工具和用品,還有用攀鋼煉出的第一爐鐵水鑄造的「攀枝花」灰黑色微型鑄鐵。目前,館內共收集文物、文獻史料2萬余件(套),圖片3萬余張,口述歷史視頻120人、8000多分鐘。

  「三線」建設時期,上千家企業、科研單位從沿海內遷至四川,攀枝花鋼鐵廠、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東方電氣、成飛集團等一大批重點單位相繼落戶,成渝鐵路、寶成鐵路、川藏公路、成昆鐵路等一大批重點工程相繼建成。無數來自天南海北的建設大軍奔赴這裏,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為四川的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更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美麗鄉村話振興

  由成都往西北40餘公裏,便來到戰旗村。這個季節的戰旗村,小橋流水、樹木蔥鬱,白牆青瓦的川西民居錯落有致。3年前,戰旗村利用村集體資金打造民俗旅遊仿古街「鄉村十八坊」,在保留傳統手工技藝的同時,把原來閑置的場地盤活,鄉村旅遊發展引來無數遊客。唐昌布鞋手藝傳承人賴淑芳將作坊搬到了這裏,既是售賣特色手工藝產品,也是展示非遺技藝,成為戰旗村的「必打卡景點」。與此同時,戰旗村還大力發展觀光農業,打造大田景觀,開發農事體驗旅遊。發展生態旅遊的戰旗村,入選了首批20個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曾經令人牽掛的「懸崖村」也吃上了「旅遊飯」。有的開農家樂、小賣部,有的直播賣土特產品,還有的做起了戶外導遊、攀岩領隊。去年,懸崖村整體搬遷安置後,一些青壯年自願留在山上參與旅遊項目的開發。

  隨着交通不斷便利,四川的美麗風光正一步步「出圈」。自2019年起,四川打造了兩批共20個「天府旅遊名縣」。在此基礎上,四川又建設了一批天府旅遊名鎮、名村、名宿等系列「天府旅遊名牌」,文化旅遊發展邁上新台階。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