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旅資訊 > 正文

中牟非遺:講好黃河故事——《趙口的由來》

時間:2020-05-29 15:25:05來源:大公網

  為弘揚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近日,河南省中牟縣文化廣電旅遊局工作人員四處走訪,收集黃河故事。5月27日,工作人員來到了萬灘鎮三劉寨村。

  在三劉寨村,工作人員找到了幾個年紀較大的村民說明來意,有位78高齡的吳老先生激動地說:「咦,要說黃河的故事多的很,咱這趙口這兒就有個故事……」據吳老先生說,以前的趙口叫趙家口,乾隆年間,河北岸有戶姓趙的人家有幾艘船,農忙時節就做擺渡,方便兩岸的百姓,農閑時就在渡口邊做生意。時間久了,渡口(現在的趙口)上的人就越來越多,形成了個鬧市,車水馬龍,你來我往,好不熱鬧,人們稱之為「趙家口」。

  乾隆年間流傳着一句話:國有乾隆,谷不生蟲。乾隆作為歷史上勵精圖治的明君,經常在民間四處走訪。有一天,他在中牟縣令的陪同下來視察黃河,來到了趙家口,乾隆看到黃河岸邊竟有如此熱鬧的集市,龍心大悅,連連誇讚中牟縣令治理有方。當問及此地名字,乾隆默念幾次后,說道:趙家口,這樣,把「家」字去掉叫「趙口」吧,這樣既好聽又好記。從此以後「趙口」就由此得名,距今已有300多年了。

  還有位老先生說:咱們中牟縣段西始萬灘東至狼城崗全長30餘公里,是黃河的中下游,也是黃河最容易決口的地段。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對黃河的治理特別重視,為了治理河水就在趙口建了個閘門,以便泄洪,確保沿黃百姓的生命財產和庄稼安全,這就是如今大家都知道的趙口閘。(張喜亮 趙勝 武金科)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