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河南 > 正文

60余記者參訪千唐志齋 觀石刻唐書品書法文化

時間:2020-11-16 16:25:00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訊(記者 楚長城)它是海外遊人尋根覓宗的「千年秘笈」,是史學家們研究唐史的一條「通幽曲徑」,也是中原黃河旅遊線上的一顆明珠。它就是中國唯一的墓誌銘博物館,以珍藏2000餘件墓誌銘及歷代名家書畫石刻而聞名遐邇的千唐志齋。

  11月16日上午,「丈量五千年 蝶變黃河岸」主流融媒體沿黃探訪河南活動採訪團走進新安縣鐵門鎮,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60多家主流融媒體記者編輯參訪千唐志齋博物館,觀覽石刻唐書,品讀書法文化。

  新安地處豫西丘陵山區,歷為古都洛陽的畿輔之地,也是河洛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其境內河山壯麗,文物勝跡遍布全縣。千唐志齋為辛亥革命元老、愛國人士張鈁先生所建,是中國唯一的墓誌銘博物館。墓誌記述了死者的世系爵里、平生經歷、配偶子嗣、卒葬時地等。 民國初年,洛陽地區大量墓葬被盜,出土了眾多墓誌石刻。1933年,時任河南省代理主席的張鈁在洛陽大量搜集當地出土的歷代墓誌石刻,並在其家鄉鐵門鎮的住所「蟄廬」旁建拱券式磚窰十五孔,將墓誌石刻嵌于牆壁上。

  走進館內,斗拱飛檐,磚雕石刻,圖案豐富,工藝精湛,古朴厚重氣息撲面而來。它以珍藏2000餘件墓誌銘及歷代名家書畫石刻而聞名遐邇。齋內共有西晉以來歷代石刻1413件,其中西晉1件、北魏2件、隋2件、唐1185件、宋88件,故名之曰「千唐志齋」。

  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齋中所藏唐人墓誌自初唐的武德貞觀年起,到后唐的天復、天佑年止,凡三百年之年號,無不盡備;志主身份自相國、太尉至刺史、太守、處士名流、官娥才女、百姓雜家無所不包。「這些墓誌記載了唐人形形色色的社會活動,為研究唐代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是證史、糾史、補史的重要佐證。可以說是最原始的唐人博物館。」

  千唐志齋既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石刻唐書檔案館,還是研究唐代翰墨文章、書法藝術的資料寶庫,被稱為「書法聖地」。在滿牆琳琅滿目的志石上,褚遂良體、柳公權體的墓誌,王昌齡、狄仁傑、趙孟頫的書丹碑文,讓人目不暇接……你可以盡情享受唐人精美的書法藝術帶來的美感,更可以看到中國獨有的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

  「館內收藏有唐代名相狄仁傑寫的《袁公瑜墓誌銘》、唐代王昌齡手書的《陳頤墓誌》、著名書法家李邕的墓誌等,還有被稱為『近代三絕』的章太炎撰文、于右任書丹、吳昌碩篆刻的張鈁之父《張子溫墓誌銘》等,都是書法中的珍品。」工作人員介紹。

  近年來,「中國書法之鄉」新安縣實施「文旅興縣」戰略,讓書法「到人民中去」,走進千家萬戶,持續開展「書法進校園」「書法大講堂」「書法家送萬福、進萬家」「書法下基層」等一系列公益活動,新安各界群眾研習書法蔚然成風,有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8人、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110餘人。

  9月,2019「中國書法•年展」暨首屆千唐志齋唐楷高峰論壇在新安縣舉行,在為期兩天的盛會里,全國書法界知名專家和書法愛好者齊聚一堂,圍繞千唐志齋唐楷主題,進行學術交流和思想碰撞。

  值得關注的是,9月,由央視拍攝的專題紀錄片《千唐志齋》在千唐志齋博物館開機,將通過對千唐志齋博物館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展示,讓千唐志齋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