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解碼「長沙味」 ⑵ | 讀懂「網紅」長沙的厚重底色

時間:2020-06-02 14:43:59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訊(文圖/傅春桂)讀懂了城市的老街,就真正讀懂了一座城市。

  街巷里有古城的歷史,也有古城的文化。

  長沙老街巷名,最早可追尋到宋代陸友的《墨史》。

  據《墨史》載:宋代長沙有墨工,「州之大街之西,安業坊有煙墨上、下巷;永豐坊有煙墨上巷。」

  「煙墨巷」是有史載的長沙最早的街巷名。

  1985年,湖南沅陵雙橋元墓中出土了兩張元代潭州油漆顏料印刷廣告實物,明確記載這家危姓油漆店位於「潭州升平坊內白塔街」。

  煙墨巷、白塔街位在何處已無從可考,但這些在史書故紙中或隱或現的名字,記載着老長沙厚重的文化底蘊。

  01

  這裏是營盤街賜閑湖巷口的街心花園。每天,喜歡打太極拳的陳嗲嗲,自帶一個小收放機,陳嗲嗲跟着音樂的調子,步履輕盈打着拳。七八個嗲嗲娭毑一身白綢衣褲,跟在陳嗲嗲身后步調一致地運功。

賜閑湖辛棄疾雕像

  陳嗲嗲的收放機,放在一座巍然矗立的雕像座基上。這是辛棄疾的雕塑:一手牽着戰馬,一手握着書卷,腰佩長劍,目光炯炯,美髯飄逸,居高臨下地俯視着這裏的滄海桑田、世事變遷以及過往的行人,從而讓你產生一種在歷史面前是多麼渺小的感覺。 辛棄疾,一個並不陌生的名字。「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足見辛棄疾的詩才。他還是宋朝少見的文武全才,年紀輕輕就是抗金義軍領袖級人物。 艷陽下的賜閑湖,不僅閑,還很靜。幾百年前,這裏是不「閑」的,非但不「閑」,還發生過許多「金戈鐵馬」的故事。

  當年劉備赤壁大勝之后,與周瑜爭奪荊州獲勝並收取荊州諸郡,命關羽帶五百校刀手殺奔長沙。

  守長沙的老將黃忠與關羽大戰一百回合,雙方不分勝負。兩人心生敬畏,再戰中各自手下留情。而一旁觀戰的長沙太守韓玄認定黃忠與關羽勾結,要斬殺黃忠,大將魏延押糧歸來,將黃忠救出,並在湖邊追殺了韓玄。

  魏延追殺韓玄所經過的路上留下了「南倒脫靴巷」、「西倒脫靴巷」,這些街名在長沙存在了一千多年。而最終刺死韓玄之處,則被命名為「刺韓湖」。

賜閑湖古井

  「刺韓湖」也因長沙方言諧音為「賜閑湖」,並延續至今。

  800多年前,「賜閑湖」周圍是一片是農田,有一大湖,辛棄疾在湖的北側駐紮營盤,創建飛虎軍,這也就是後來「營盤街」名稱的來歷。

  賜閑湖巷聚集了眾多歷史文化景觀,是古城長沙幾段重要歷史的縮影。

湖南貢院平面示意圖

  清代前,湖南學子參加科舉考試,需經洞庭湖前往武昌參加鄉試,洞庭湖風濤莫測,船經常被掀翻。雍正帝聽取大臣的意見,決定湖南、湖北分闈鄉試。

  於是,賜閑湖南面設起了貢院。

  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熊希齡、譚嗣同等名人,都是從賜閑湖走出的。有趣的是,左宗棠的故居與貢院舊址僅一箭之遙。遙想當年在貢院時,左宗棠揮毫「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文字,該是多麼豪邁。

  當年的湖南貢院,可以說是清代長沙的文化中心,湖南的讀書人都涌到這來。規模宏大,有號舍8500間。光緒二年,為了擴充貢院號舍,將賜閑湖填平,湘江東側的這一片美麗園林,也就消失了。

  再後來,貢院在一場大火中被摧毀,原址被改造成了一棟4層獨樓。「貢院」也變為了「貢苑」。這裏成了文化藝術愛好者喝茶小聚、看書的地方。

小巷一景

  修整后的賜閑湖巷全長430米,寬5.1米,已成為長沙最有名的歷史文化街巷之一。在這條幽靜秀美的小巷中,有辛棄疾雕像廣場、賜閑湖故址紀念碑、賜閑湖傳說故事壁畫以及鄰巷巡道街殘存的貢院高牆與界碑等舊址。

  曾有人如此描述這條改造后的百年老街:猶如一位古典的女子,它將城市的喧囂拋在背後,取而代之的是歷史的厚重和寧靜。

  02

  進入小滿的長沙,黑夜短,白天長。五點多天已泛白,一條條麻石青磚的小巷在晨曦中醒來。

太平老街牌坊

  麻石路面、小青瓦、坡屋頂的清末民初民居風格。這裏是太平街。

  「我喜歡這裏的老長沙味道。」七十多歲的廖奶奶在太平街上住了50多年,見證了太平街的變化。

  以前的太平街主要是洋行和貨棧,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成為干貨食品調料批發一條街。

  自長沙建城以來,在多次戰亂、變遷中,太平街一次又一次地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是長沙古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條街,也是長沙歷史文化的一個縮影。

  太平街坐落於長沙老城區南部,北至五一大道,南到解放路,自西漢以來即為長沙人文薈萃和商業繁華之地,如今基本保存了明清時期的街巷格局。

  主街長約380米,保留了賈誼故居、長懷井、金線街麻石路、辛亥革命共進會舊址、四正社舊址等一批文物古蹟和近代歷史遺跡,以及乾益昇糧棧、利生鹽號、美孚洋行、玉泰和茶行、楊隆泰釘子鋪、老通義油漆行、宜春園戲台等一批歷史悠久的老字號舊址。

美孚洋行

  2000多年的更疊和重生,隱褪了太平街的歷史本色,越來越多的人將太平街視為吃喝玩樂的地方,不再去遙望它的過去。不過,許多太平街老住戶不希望太平街的文化內涵被繁華掩蓋。

  2017年,一套城市記憶導視系統在太平街亮相。一塊塊灰色、厚重的「記憶地圖」就豎立在街巷旁,25處「記憶地圖」將所有老字號的故事一一復原。

乾益升糧棧

  比如長沙最早的民間義務救火隊成立於清朝同治元年,1904年,近代消防體系引入長沙,第一支近代救火搶險隊就在太平街和馬家巷內成立。利生鹽號創建於清咸豐三年,由胡自成與陳曉吾合資白銀1500兩開設于此,1956年公私合營,轉入長沙鹽業公司。該處舊址的牆上,還有保留着當時鹽號的繁體字招牌。

  現在,太平街既是一個歷史文化街區,也是一條特色商業街,沿街鋪面有近200家。節假日這裏日均人流量近10萬人次。在悠閑行走間,一邊閱讀老長沙的文化味,一邊感受着現代煙火氣息,盡情享受長沙美味。

  03

  坡子街的歷史已經有一千多年,從古至今,一直是一條繁華的商業街。

  與上海的城隍廟、蘇州的觀前街、南京的夫子廟一同被稱為中國四大小吃名街。

坡子街

  坡子街作為長沙美食小吃的匯集地,將地方特色與地域性的餐飲風格淋漓盡致渲染。

  這裏幾乎囊括長沙有代表性的小吃美食:臭豆腐、白粒園、糖餃、糖油粑粑、小龍蝦等。街內,遊客必去的是火宮殿,火宮殿除了美食外還有花鼓戲表演,將民俗文化、火廟文化、飲食文化融于一身,湖湘文化獨特的魅力濃縮于此。

火宮殿

  長沙人提起化龍池,腦海中想到的是酒吧一條街。城市華燈初上,化龍池內早已音樂悠揚,美酒與知己粉墨登場。

化龍池巷

  化龍池位於湘江東岸的古城區里,緊鄰長沙黃興南路步行商業街,原名叫玉帶街。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一對善良的打鐵夫妻為挽救長沙免遭洪水之災投身古井,化龍池的名字,由此而來。

  白天的化龍池,闃靜而孤寂,走完整條街,也見不到幾個人影,恍惚真的回到了一百年前。夜晚的化龍池,霓虹閃爍,樂聲瀰漫,已然成為長沙市的清吧一條街。

  最精巧的西園北里,一條560米的悠悠古街,連綴起了「左公祠」「黃埔軍校長沙同學會舊址」「李覺公館」等15處歷史人文景點,包含7處不可移動文物。相比于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這裏是長沙城里最干凈的處女地,最具歷史文化底蘊的煙火小巷。

  04

  「一步兩搭橋、三公里、四方塘、五家井、六堆子、七里廟、八角亭、九(韮)菜園、十間頭……」一串蘊含着數字趣味的街巷名稱,無疑中增加了老長沙的厚重。

  從明清兩代留下來的10多幅長沙城池圖可知,現在的馬王街、化龍池一帶,坡子街、太平街一帶,潮宗街、通泰街一帶尚存的老街小巷,其走向、建築布局、街道名稱等,在明清時期就已成型。

  「南門到北門,七里又三分。」老街既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文化的傳承者。

  目前,長沙仍有5.6平方公里的城區保留着大量的歷史遺存,包括歷史建築、歷史風貌區、歷史街區、歷史地段和歷史古蹟。

清代善化縣學宮的照牆,在「文夕大火」中幸存,已被列為一般不可移動文物

  它們是長沙與長沙人共同的「鄉愁」。

  這份「鄉愁」在長沙舊城改造中被營造,被發酵,因而點亮城市之魂:老長沙,新味道。

  城市既要奔向未來,也要留住回家的路。

  「留住歷史街巷,才能讓長沙不失憶。」有專家呼籲。

  05

  浩瀚的歷史長河,給長沙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

  四羊方尊、嶽麓書院、馬王堆漢墓、三國吳簡、銅官窰遺址,以及屈原、賈誼、朱熹、曾國藩、毛澤東、劉少奇等湖湘先賢,共同構成了長沙歷史文化的厚重。

  一座城市是否有其獨特的韻味、個性,關鍵看其文化傳承。正如北京的胡同、蘇州的園林、上海的外灘,濃郁的湖湘文化元素,正是長沙的魅力所在。

老街新韻

  都正街、太平街,北正街、白果園、潮宗街等散發着人文魅力的老街巷如今已成長沙一個個網紅「打卡地」;吉祥巷、望麓園片區,白沙古井、省立一師範、天心閣、西文廟坪、火宮殿、南門口片區等有機更新片區,一種歷史文化的厚重底蘊撲面而來。

  阿富汗、馬耳他等多國政要在遊覽了都正街、白果園后表示:老街是長沙寫給世界的情書。

  長沙,新晉的「網紅」城市,這裏有煙花璀璨、火辣美食,這裏有活色生香、霓虹閃爍,一派現代都市的喧囂繁華。或許只有走進老街小巷,才能讀懂她「網紅」名片背後的厚重底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