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繽紛華夏\月壇和地壇\純 上

時間:2019-12-31 09:53:45來源:大公報

  到北京出差,請在北京工作的老同學推薦賓館附近的景點。結果她說的我都去過了。不想浪費外出的機會,於是通過百度地圖尋覓交通方便,地方較近,遊人較少的景點,結果遊覽了月壇公園和地壇公園。

  老實說,去月壇公園完全是受了百度遊記的「蠱惑」,以為到那裏能欣賞壯觀的銀杏樹林。結果銀杏是有,沒有遊記作者吹噓得那麼讓人驚艷。公園小,歷史建築大多被毀。不過,吊嗓子唱歌的,揮着紅綢跳廣場舞的,推着童車的大爺大媽都自得其樂,看了讓人愉快。

  月壇又叫「夕月壇」,最初是嘉靖九年建在阜成門外的。古代君臣秋分祭月,要在秋分日的亥時(凌晨三至五點)迎接月出。所以這裏曾有天門、殿堂等古建築。清末祭祀活動廢止,這裏之后還曾一度淪為侵華日軍的駐兵場所。一九六九年公園裏建了電視塔。如今剩下的只有一小段明代壇牆的遺址,大部分早被人拆走了。牆根華表上藤蔓攀爬,背後就是電視塔,讓人看了不勝感慨。

  相形之下,地壇公園還有點東西看看。和天壇一樣,這裏是明清帝王祭祀的所在。不過比起天壇公園,這裏保留的歷史遺跡要少得多。這個季節遊客如雲,多半還是為了公園裏正在舉辦的銀杏文化節。不少人買了兩元門票就是來這裏的銀杏大道照相的。要欣賞地壇公園的「園中園」景點,方澤壇和皇祇室,還得另外再買五元的門票。

  皇祇室是地壇的主要建築之一。現在作為「地壇文物陳列室」,正中供奉着「皇地祇」的紅色木牌神位,左右兩側靠牆是各種山神的牌位。地祇神位與門之間則是清代帝王的牌位,密密簇擁在一起。門右靠牆還有祭祀用的大鼓複製品。方澤壇正對皇祇室,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地祇神」的祭壇。因為壇台四周有方形澤渠,稱「方澤壇」。始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一五三○),清乾隆十五年(公元一七五○)遵乾隆旨諭改建,將黃琉璃磚壇面改換為艾青石壇面。現存建築是一九八一年按乾隆時的形制恢復的。

  踏進長方小門,迎面就是長方形的壇台,象徵「天圓地方」。中心壇台分上下兩層,四周有澤渠,外面有矮牆兩重──這就是壇壝(音「圍」),四面還各有欞星門。下層壇台的南半部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山形紋的石雕座,上面設有山形紋石的神座十五尊,祭祀時供奉安五嶽、五鎮、五陵的山神神位。北半部東西兩側則各有一座水形紋石雕座,上面共設水形紋的石神座八座,祭祀時安放四海、四瀆的神位。沿着台階踏上壇台的上層,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方形大鼎,祭祀時用來供奉香燭。四面空空蕩蕩,在夕陽裏顯得有點蕭索。來照相的多半是外地遊客。最有趣的是個剛買了一袋柿子的老太太,特地拿了一個供奉到方鼎上,為暮色增添了一抹鮮亮。

  公園在舉辦銀杏文化節,附近農村、郊縣的商家都來擺攤賣農產品。從方澤壇往西走,古樹森森,柏樹、槐樹、棗樹、榆樹、楸樹都有,據說此地大部分古樹的樹齡都超過三百年了。公園裏著名的銀杏大道離方澤壇不遠。夾道樹葉金黃,不時隨風飄落,宛如夢幻世界。能欣賞到如此美景,也是人間福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