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曼谷三廟\馮 進

時間:2019-08-20 13:19:50來源:大公網

  

  曼谷卧佛寺\資料圖片

  泰國共有各式廟宇二萬六千多座,首都曼谷就有超過五千處,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城市。根據最近一次二○一○年的人口普查記錄,該市一千多萬人口中百分之九十二是佛教徒。

  清晨出門,每天都看得到穿着赭黃長袍、赤足的僧人結隊化緣,手裏捧着竹編帶蓋的小籮筐。路人碰到,除了施捨食品,還會當場跪倒,祈求僧侶施福保佑。不過,印度教的影響也不小。

  儘管二○一○年印度教徒佔曼谷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以下,不如伊斯蘭教徒(佔人口百分之六)人多,如今印度教的影響處處可見。路邊、屋外常能見到兩處神龕,分別供奉佛像和印度教神像,各有鮮花供養,信徒們各取所需,和平共存。我住的賓館斜對面就有一所供奉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毀滅大神濕婆之妻烏瑪的廟宇。

  曼谷三大寺一般指大皇宮內的玉佛寺、卧佛寺和唐人街的金佛寺。前兩處我這次遊覽了,以五噸半黃金鑄就的金佛出名的金佛寺我只是路過,但另去了著名的鄭王廟。總體感受是三廟都糅合了印度和中國的影響,彰顯了泰國地處東亞、南亞之間的地緣政治和歷史文化淵源。

  三座廟又各有特色。玉佛寺金碧輝煌,皇家氣象,也是遊客最多的場所。卧佛寺莊嚴肅穆,雖有遊客,還有不少曼谷民眾前來禮拜。鄭王廟又叫「黎明寺」,建築規模次於前兩者,在泰國歷史上的影響卻不小。

  在湄南河(昭披耶河)東岸坐上橘線輪渡,一路往北,最後一站就是大皇宮。這是泰國的地標性建築。從一七八二年卻克里(Chakri,又稱節基)王朝的拉瑪一世將首都從湄公河西岸的吞武里搬來始建,歷代國王不斷修繕,如今成為佔地近二十二萬平方米,共有二十八座古建築的宏大建築群。我七月參觀的時候,大皇宮室內不對外開放,但看看正殿節基殿在維多利亞式樓房上加蓋傳統的泰式方形尖頂的造型,欣賞一下芳草如茵,菩提葱鬱的外景也很享受。

  大皇宮外的軒敞,更襯托出玉佛寺內的遊人如鯽。從遊船碼頭彎彎曲曲走到景點入口,憑票入場。門口還有工作人員提醒遊客:上裝要有袖,下裝得過膝。沿着甬道一走近玉佛寺,就覺得四周人頭攢動,眼前金光閃閃。和漢傳佛教寺廟建築以黑、白、青等素色為基調不同,泰國佛寺似乎愛走「大紅大綠」路線。

  方形尖頂除了覆蓋深綠或寶藍瓦片,還有橘紅鑲邊。大平台上,除了一座金光閃閃的尖頂舍利塔,牆壁、廊柱等都用金箔、彩色玻璃貼面,陽光一照讓人眼花繚亂。這裏還有一座水泥澆製的柬埔寨吳哥窟模型,極盡精細。

  大平台對面就是供奉玉佛的大雄寶殿。遊人入內參觀前先要脫鞋、摘帽。佛像共三尊,主角玉佛高高供奉在最上方,高度六十六厘米,由一整塊翡翠雕成,最早於一四六四年在清萊發現,幾百年間經歷了供奉在清邁及緬甸的曲折過程,最後才到了曼谷皇宮。泰國熱、涼、雨三季開始前國王都會親自主持儀式,為玉佛更換錦衣。

  玉佛下手,左右各有一座青銅像,各用三十八公斤黃金裝飾外部,這是拉瑪三世為了紀念拉瑪一世和二世建造的「帝王佛像」。看來,泰國皇室是和神佛同樣的存在,可以享受民眾供奉的香火。

  曼谷城裏也到處可見現任國王拉瑪十世的大幅肖像,像前同樣供奉鮮花、香燭。三尊佛像前的平地上還有人打坐禱告。玉佛寺庭院中不時可見中國古代將軍模樣的石雕,像關公,像周倉,甚至還有幾個頗似道教八仙的形象,讓我頗感納罕。

  卧佛寺距離大皇宮有一公里左右,走路約二十分鐘。和玉佛寺比,這座寺廟設色要低調些,但它是泰國最古老和最大的寺廟,也有全泰最大的卧佛。金身卧佛全長四十六米,含笑側卧,右臂屈肘枕着頭部,聽說這是佛陀涅槃時的姿態。腳掌長五米,寬一點五米,兩腳掌相疊,分別用珍珠母貝殼鑲嵌裝飾成一百零八種圖案。卧佛下方每隔幾米就供奉一個小型卧佛的神龕和香案,方便信眾禱告布施。

  轉過去,靠出口一側的窗台上有一排金屬小碗,遊客經過,可以一個一個投放硬幣祈福。旁邊有工作人員專門為你兌換零錢,但有文字說明:「不兌換外幣」。

  大殿外的庭院中最出名的要數代表拉瑪一世到四世的四座佛塔。這四座塔相互挨着,高度都是四十一米,造型相同:塔基長方形,一層層疊加,外貼彩繪花卉瓷磚,圖樣繁複,色澤鮮艷,上方有尖頂。四座塔的塔基部位則瓷磚顏色各有不同,一世用青色,二世用白色,三世受清朝皇室影響用黃色,而四世則用藍色。

  因為四位國王有一段時間在皇宮裏同住,所以四座塔也毗鄰而建。卧佛寺共有大小、風格各異的佛塔九十九座,是泰國佛塔最多的寺廟。進門處天井裏的石塔很有中國風格,基座底部背負塔身的雕塑居然都是身穿官服的中國古人模樣,而不是在玉佛寺見到的印度人模樣的力士。

  我去參觀的那日下午一場大雨,躲雨時看到雨棚下的長櫈上坐了不少祈禱誦經的泰國民眾。旁邊就是卧佛寺附設的傳統醫藥大學,傳授正宗的泰式按摩手法。幾隻短尾巴暹羅貓或黃或黑或白,十分機靈地蹲在冷氣十足的洗手間自動門口納涼。朋友說這幾天見到的泰國貓都一臉兇相,不像中華田園貓胖臉圓圓、憨態可掬。暹羅貓一般的確敏捷精幹,不過廟裏養的似乎比街上的流浪貓顯得「佛系」一些。

  一天中接連遊覽了玉佛寺和卧佛寺兩處,已心滿意足,所以把鄭王廟留到了第二天再參觀。乘船到了那裏才知道這座廟紀念的是十八世紀六十年代統一暹羅各部落,復興泰國的華裔將軍鄭信(又稱鄭昭或鄭昭王)。他是泰國第四十一代君王,父親來自廣東澄海縣,母親是泰國人。

  他早年喪父,被暹羅大臣卻克里收養,取泰名「塔信」(Tuksin),之後在朝廷任職,直到起兵抗擊緬甸大軍。他在位僅十五年就被卻克里王朝的君王取代。不過之後的歷代君主依舊以鄭為姓,比如前任國王拉瑪九世漢名鄭固,現任拉瑪十世漢名鄭冕。

  鄭王廟也屬於泰國的皇家廟宇,規模僅次於玉佛寺和卧佛寺。主要建築群由一大四小五座婆羅門塔組成。這種塔頂部有點像北京北海公園的白塔,圓柱型加尖頂,不過下面卻是四面棱柱形,每一面都呈方形。塔身實心,為玉白色,用彩色碎瓷裝飾。各層的凹坑處雕塑了各種佛像和飛天像,每層的平台有時還隔出一小間供奉佛像金身。大塔高七十九米,號稱「泰國的艾菲爾鐵塔」,聽說底部埋葬着拉瑪二世的遺體。正殿原本供奉鄭信的雕像,現在不對外開放。

  沿着階梯爬到大塔的中部位置就不能再往上了。在各層拍照或遠眺的人可不少。更有意思的是有三名穿戴伊斯蘭教長袍、戴頭巾的穆斯林小姑娘,在各處擺姿勢,拍照片,嘻嘻哈哈好不快活。鄭王廟的建築比起卧佛寺和玉佛寺,色調要柔和文雅得多。此地雖然也有佛像,但「主神」只是原泰國國王,不代表某種特定的宗教,難怪其他宗教背景的遊客覺得可以前來參觀遊玩。

  兩天遊覽曼谷三大廟,進一步加深了我心目中泰國佛教信徒眾多的印象。三大廟的中國元素明顯,也有一半以上的泰國人承認自己有中國血統。但曼谷人的日常生活從衣着到飲食受到印度的影響也不小。在種族、宗教衝突頻仍的當今世界,各種文化能在曼谷和諧相處甚至相互融合實在難得。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