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同安仙宮逛窰子\朵拉

時間:2019-01-24 10:37:01來源:香港文匯報

  同安的朋友XY執意要我去同安。因為「同安大地上,從『許濴開疆』迄今二千餘載,歷代英賢競立,名人輩出」,因為「八閩東南,鷺島之北,有一錠熠熠閃光的銀元寶,鑲嵌在亙古至今的滄茫大地,這就是富饒美麗的千年古城-銀城同安」,說了名人,提了美景,現在講到關於吃的,倒是簡單而明了的一句,因為「旅遊在廈門,美食在同安」。

  他在用言語慫慂我的時候,我們正在廈門吃沙茶麵當晚餐。這是我的要求,不要上餐館,我已經吃了兩個星期的大餐,腸胃受不了了。旅遊其實更想嚐試當地人吃的在地小食。這家廈門最出名的老店,不在遊客打卡必到的中山路,躲在偏僻小巷子裡。來的顧客以當地人為主,完全沒有看到遊客。遊客長一副遊客的傻瓜臉,誰都看得出來。這沙茶麵除了小食店用的免洗餐具讓我難以接受之外,麵的味道還真是不錯,但XY不同意,他堅持最美味的沙茶麵在同安。

  後來還去吃花生湯,那家是所有到廈門來的人必嚐名牌店,店的名字一亮相,來過或沒來過的人都知道,它就代表廈門花生湯。XY卻同樣認為這花生湯不夠地道,最好吃的花生湯,他繼續堅持:「還是在同安。」

  「還有」,他娓娓道來「建於公元933年的孔廟,是廈門唯一的孔廟,地點就在同安。」「朱熹24歲到同安上任,同安名正言順地建有朱子學院。」他提到一個我在福州的福建省博物館參觀時便留意到的人,蘇頌。「他研製了世界級的『水運儀象台』,是世界最早的天文鐘,也是近代鐘表關鍵部件 『天關(擒拿器)』的創始人,所以同安也是『鐘表鼻祖』故里。」

  美食、名人,名景全部具備,聽起來同安的遊記確實充滿誘惑。尤其對格外鍾情中國人文歷史的南洋人,自廈門回來以後就把同安放在心上。時間愈長,同安像經過發醇的茶葉,顏色變得益發深紅,愈是難忘。

  再到廈門時,決定安排到有人文之美,生態之美,溫泉之美及濱海之美的「韻、鄉、泉、濱」四美的同安。

  當年古同安包括今天的廈門島、金門、集美、翔安及漳州龍海市角美等部分地區,所以有「同安古城是廈門的文化之根」一說。XY侃侃地談同安時, 我突然想起,我,來過同安,或者說我曾經路過同安。

  那年是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的采風活動,同安人黃總接待我們去了始建於隋朝的梅山寺。我還記得造型獨特的梅山寺山門是中國現有石質山門中最大型最厚重的,象徵富貴吉祥的100多條龍的雕刻至今回憶起來歷歷在目,那是福建着名惠安工匠的精湛手藝。安放在大雄寶殿內的釋迦牟尼聖像,重達65噸,是全中國最大的緬甸白玉佛像,跪下來參拜時真心讚嘆呀。參觀過後下台階,我注意到盛放的三角梅半遮住朱熹手跡的「同山」摩崖石刻,問了一下,才知道梅山古名「同山」,據說就是同安縣名的由來。

  愛畫梅花的我,可能時間和季節都不對,並沒有看見梅花綻放的美景。倒是在千年古剎梵天禪寺,眾人參觀後走出來,在寺門口等旅遊大巴過來的時候,正好有一朵紅艷艷的刺桐,骨朵很大花瓣厚重的紅花,不偏不倚,巧合十分地就在我的面前,很大聲地「啪」一聲,墜落地上。這個鏡頭也是叫人難忘的,當時我就想,難道是紅花在同我說法麼?紅花說的是什麼法呢?今天才知道要告訴我的是我和同安的緣分吧。XY不停地說着同安的美好,但他並沒有告訴我,同安有個叫仙宮的地方,一直到我們自羅漢山莊下來,要往老城區去看孔廟的半路,他心血來潮問一句:「我們去看龍窰好吧?」

  一個充滿好奇心又喜歡挑戰的人,當年聽到吉隆坡藝術收藏家T邀請「你來為我的陶瓷收藏寫點文章吧」,馬上答應,然後開始大量閱讀有關陶瓷的書籍。T的收藏側重在景德鎮的藝術品,我從文字裡慢慢地認識唐三彩、白瓷、青瓷等等,燒瓷的火候是1,200度,還要講究時間的長短,控制不好的話,出來的效果很難叫人滿意。所以在景德鎮有句話叫「三年出一個狀元,十年出一個窰火師」。平常我們都覺得狀元難考,但這說的卻是考狀元還比較容易。本來我對各種各類的藝術創作都有興趣,不只水墨畫,但讀過陶瓷書籍後,便放棄對製作陶瓷的憧憬,要成就一個好的作品,有太多個人難以掌控的因素。這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此刻當我回答XY說「好呀我想看龍窰」的時候,確是出自真心。

  數間房子錯落在山坡地,有些門面設計得很有創意,花花草草似乎隨意種植,但看得出來都是藝術家行為。排列着水缸水甕作為圍牆,矮矮的製陶間,有個師傅在以手工拉胚。我們幾個人就站在外邊往裡看,師傅叫我們進來。我們聽話走進去看他一點一點轉出來一個圓肚子的水甕,師傅老實地說「是嘛,這樣才不會遮去我的陽光。」我抑止住自己不許大笑,這麼純樸真實的人,真是可愛呀。哈哈哈。我們轉了一圈,都在門外,XY 在幾間房子外邊叫人,都不在。拍了照片,往停車的地方走去,路過汪師傅的房子時,XY介紹我他是這裡的汪師傅,我看見屋裡的竹製椅子和桌子,自動要求:「我們可以進去坐一下嗎?」

  汪師傅很高興地煮水泡茶。桌上的茶具,都是汪師傅自己設計自己燒製的,真是太有成就感了。聊一下,汪師傅說我帶你去找一個會吹陶笛的老師。於是我見到了孫建剛。真喜歡這個全身藝術氣質的樸素低調音樂家,完全看不出他是名人。後面喝茶的小客廳牆上掛着他的獎狀。不卑不亢的他用心地為我們吹陶笛,沒有賣弄,姿態和聲音就像他的人一樣沉實穩重、自然樸素。他的陶笛是他自己製作出來的。他喜歡燒陶,又喜歡音樂,所以自製樂器,自得其樂。

  那間房子的地址為仙宮溪聲村後溪里347號,就在龍窰的旁邊。後來我上網搜索了一下,原來同安唯一到今天還活着的窰場,就在這裡。已經有500年歷史的龍窰,每個月燒一次,一次要燒三天三夜的時間。還有,汪師傅如果哪一天不做了,那麼龍窰的火可能便熄滅了。

  離開仙宮之前,XY帶我去看另一個陶笛家小湯,他同時在售賣漳州九龍玉。小湯也是表演藝術家,他吹的陶笛便帶有表演藝術的味道,喜歡觀賞表演的人一定會喜歡。

  終於我去過同安了,風景和美食固然深具吸引力,但一個地方被人記住或牽掛的,往往是那個地方的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