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地震損害與經濟發展大有關連

時間:2017-10-24 03:15:57來源:大公網

  香港是生活的理想地方,我們不但創造出輝煌的經濟成績,亦由於自古以來香港甚少遇上來自大自然的巨型災難,如地震。惟近年一班政客及激進人士,無事生非,在社會上引發多場人為的「災難」(如「佔中」、「旺暴」);在議會上,又罔顧市民的聲音,專以「拉布」為己任,令莊嚴的議事廳變得烏煙瘴氣,令市民無不痛心疾首。這群好事之徒如肯花時間去閱讀樂施會編的《不是天意──災害與貧窮》(香港:樂施會,2008年),相信認識了天然災害所帶來的破壞之後,或許會減少一些他們引發的人為災害。這樣,才是香港之福!

  絕大部分地震都是地殼大陸板塊移動所引致,其中不少在地殼板塊邊緣發生。1993年至2002年期間,全球在地震中死亡的總人數為75萬多人,受影響人數則多達3400萬。地震帶來的損害有多大,許多時都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有很大關連。全球接近80%在地震中死亡的人,都來自經濟發展較落後的國家(如土耳其、伊朗等)地震過後,災民幾乎一無所有,而救援機構的當務之急是為災民提供臨時居所,基本糧食和潔淨水,以及防止疫症爆發。救災往往因為「經費少,治理面太大」,資源則集中在人口密集且經濟效益較高的城市,於是偏遠地區災民只得漫長的盼望,等待救援物資運到。

  本書在〈引言〉部分,將災害定義為,一個群體面對「潛在危險」而蒙受嚴重的人命或財物損失,或生計受影響,超出本身的承受能力而難以復原。這個對災害所下的定義,亦正正表達出「佔中」、「旺暴」、「拉布」等劣質政治行動,實亦是為香港帶來了一場又一場的人為「災害」。

  李偉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