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只見角力不見議政 「台式民主」醜態百出

時間:2017-09-01 03:16:06來源:大公網

  備受外界批評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第一期特別預算昨天凌晨在「立法院」一片混亂中突圍過關。這樣的結果並不讓人意外。

  民進黨在野時,即使立委人數遠不及國民黨,但仍能頻頻阻擋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政府提出的法案,如今民進黨不僅重奪政權,更成為「立法院」第一大黨,立委人數幾近國民黨的一倍,對付國民黨可謂易如反掌。然而,民進黨打贏了國民黨,卻失去了民意。自今年民進黨當局宣布推動「前瞻計劃」以來,島內的批評聲浪此起彼伏,但肩負監督政府職責的民進黨立委置之不理,只一味快刀砍亂麻,連續三天不分晝夜地表決法案,目的就是要趕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昨天生日通過「前瞻」首期預算,向蔡英文「獻壽」。民進黨立委已淪為當局的橡皮圖章,把黨意凌駕於民意之上,再次讓外界見識到「台式民主」的可笑和荒謬。

  蔡政府去年「520」上台後口口聲聲說要「拚經濟」,過了差不多一年後才推出一個美其名曰為「前瞻基礎建設」的「經濟大雜燴」,但其中的內容並不「前瞻」。該計劃包括綠能建設、軌道建設、水環境建設、數位轉型、城鄉建設,能與「前瞻」扯上關係的卻只有綠能建設和數位轉型,而這兩項在預算中佔的比例還不到一成,大部分的資源都集中在軌道建設方面。這顯然是當局打着「軌道建設」的名義,趁機把錢灑到地方去,為明年地方選舉拉票,從而鞏固政權。此外,更可笑的是,有立委披露,「前瞻計劃」裏的「總體經濟效益」這一章節是抄襲2009年國民黨執政時推出的「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劃」的內容,據說連標點符號都一模一樣。

  「前瞻計劃」是蔡政府推出的重要經濟政策,本應經過「立法院」仔細、謹慎的審查後才能實施,如此方才符合島內「行政」和「立法」制衡監督的職能。但從這幾個月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的表現來看,儼然蔡政府的「打手」,對外界的質疑和批評充耳不聞,倒是在「立法院」議事廳與國民黨立委大打出手:丟麵粉、扔水球、灑紙錢、吹喇叭。藍綠陣營醜態百出,貽笑大方。在如此混亂的情況下,各項政策、法案如何能得到理性的辯論和分析?台灣的經濟又如何能打破沉悶的局面?

  島內輿論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不明白台灣經濟為何日漸衰頹,看看最近的「前瞻建設計劃」的預算攻防,即一目了然:決策靠的是民粹嗅覺,而不是專業智慧;建設的優先性是取決於政治人物「想要」,而不是人民的「需要」;計劃過關取決於政治角力,而非各方理性辯析。

  耗資千億新台幣的「前瞻計劃」就這樣草率通過。可以預見,沒有經過認真審查和評估的「前瞻計劃」日後恐會變成「爛尾樓」般的糊塗帳不知如何收尾。而台上的政客即使被究責,也不過是拍拍屁股走人,被揮霍掉的龐大資金猶如掉進海水終究是追不回來了,最終受損的是台灣社會的發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