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胡琳喜歡爵士樂及R&B /大公報記者溫穎芝攝
胡琳(Bianca),二○○六年於香港出道的女歌手。入行十年,胡琳在香港樂壇的路走得並不順暢,她選擇了並非香港樂壇主流音樂的R&B及爵士樂,而不當流行音樂的玉女、偶像派歌手。正正因為她在紐約着名學院New York Film Academy的H B Studio讀書時,已受到這兩種音樂元素的薰陶,又修讀過着名爵士鋼琴大師Barry Harris的聲樂訓練課程,她的音樂根基不容置疑。捱過十年,慢慢地,她終找到一條自己應走的路,推出的爵士樂發燒天碟《Jazz Them Up》獲得極高評價,更被封香港的「爵士小天后」。/大公報記者 溫穎芝
胡琳於二○○六年出道,曲風以爵士樂及R&B為主,至今發行過不少個人專輯,包括全英文經典爵士樂專輯《Bianca Sings Timeless》,她亦曾獲頒包括二○○六年「IFPI最暢銷本地女新人」等獎項。胡琳喜歡R&B及爵士音樂,全因曾於紐約讀書的關係。那時她在紐約讀書四年,最初在當地修讀Musical Theatre。她說:「我那時未開腦,覺得好悶,唱的歌係歌劇跟流行音樂之間,好像《Sound of Music》及《Phantom of the Opera》都是這類型的音樂。現在回想,學這些音樂可以練好基本功。」她透露稍後將會演出《風雲》的音樂劇,並慶幸自己有這些音樂基礎;並笑說:「但我當時好幼稚,覺得要另外再找其他音樂,吸收多些,結果就接觸到爵士樂及R&B,當時這兩種音樂主導了美國樂壇。」
紐約學藝四年
至於當初為何會選擇去紐約讀音樂,胡琳笑言,其實她原本不是去讀音樂。那時她在廣東完成學業,其父有先見之明,覺得她不去其他地方,讀到的只是書內的知識,希望她向外闖看看這個世界。胡琳說:「但他不是預計我去讀音樂的,只是我剛到紐約時,參加了當地一個歌唱比賽,並拿了第一名,便跟現時的經理人公司簽了合約。那時經理人鼓勵我,若要認真去做,就需要去學習,不是只在卡拉OK唱得好聽。」她覺得自己對音樂都有興趣,便要求家人讓她在紐約讀音樂一年,但結果一讀便四年了。
談及在外國讀書的生活,胡琳以「無王管」來形容,真是好開心。但她覺得自己的路,冥冥中由上天安排。在香港,不少莘莘學子都希望能出國留學,或是對音樂有熱誠的年輕人,也希望到外國修讀音樂課程。要踏入這些著名學府的門檻是否很困難呢?胡琳說:「因為我學的不是Classical Piano那些,自己讀的課程不用任何先決條件,或是本身要有幾高的音樂造詣,只要認真學習就OK了。」在紐約的讀書生活,胡琳覺得很快樂,她說:「讀書時永遠意識不到自己有幾幸福,到真正工作,回想讀書那段日子,就覺得好開心,應該要珍惜。那時認識到的朋友,都是最真心的。」
對於想到外地讀音樂的年輕人,胡琳寄語他們:「首先要好肯定自己是想去做這件事,不止唐人社會,外國以音樂做職業的人,也不一定搵到大錢或維持到生活。」她亦覺得有機會去學便要把握機會,不論本地或外國的音樂元素都要接觸,絕不能設一個框框給自己,要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她回想自己以前便是整了個框給自己,最後損失的也是自己。胡琳說:「只要肯去學,最終都能學以致用。」
胡琳除了在紐約修讀音樂,亦曾在Broadway Dance Center接受過多種舞蹈訓練,並跟隨國際知名導師Eugene Katsevman和Maria Manusova專攻國際拉丁舞。她笑言當時學拉丁舞是被迫的,並打趣的說:「那時一想起拉丁舞,就是森森斑斑跳舞。幸好我去了一間好好的學校,來學的全部都是十幾歲的學生,又是靚仔靚女,看到他們既靚又有型,我亦勤力的學習起來。當時每星期跳兩、三堂,之後便愛上了,拉丁舞實在是好有爆炸力以及激情的舞蹈。」在紐約讀書四年,曾經思鄉嗎?她笑言有掛念屋企人,但思鄉就沒有了,因為美國有太多新奇的事物,加上又自由,自己很享受學校的生活。
胡琳出道時,曾推出全英文經典爵士樂專輯《Bianca Sings Timeless》、二○一○年亦曾推出發燒天碟《Jazz Them Up》專輯,不論口碑及銷量,均獲得非常高的評價。二○一一年她於香港演藝學院舉行一連兩場「Bianca LIVE! with New York Jazz Cat」音樂會,叫好叫座,被業界及樂迷譽為新一代的「爵士小天后」。二○一二年,她再推出兩張唱片,一張為全新國語大碟《Déjà Vu夢空間》,另一張為翻唱鄧麗君歌曲的專輯《Bianca Sings Tess》。二○一四年初,胡琳推出另一張翻唱四大天王歌曲的專輯《Jazz Them Up Once More》,首日公開發售已迅速被搶購一空。
錄新碟高難度
曾經推出過英文專輯、發燒碟,又曾翻唱別人的歌,胡琳最近再次挑戰自己。她說:「我已錄好了一隻近乎全英文的專輯,但今次去得好盡,整張專輯只有結他聲音以及人聲,難度好高。」今次的專輯也是舊歌翻唱,她原本打算唱回自己拿手的經典爵士歌,因為對曲目已很熟悉,每次去錄音都很快完成。然而,今次去錄音室前,她突然覺得應挑戰自己,最後她只選了三、四首爵士樂的歌曲,其他則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英文歌,重新翻唱。她說:「我最初以為人聲加結他聲好易做,但去到錄音時才發現原來好難,因為只要有少少瑕疵都會聽到,感覺像自己沒有穿衣服一樣,不論透氣或是吞啖口水,大家都聽得一清二楚。結他玩到如何天花龍鳳都只是一件樂器,跟在紐約與整隊樂隊合作是不同,但我好期待這張碟。」
胡琳的唱功有一定實力,但她都形容今次錄音是很痛苦。錄音室就只有她跟一位結他手,她說:「這位結他手,我都是好巧合地遇到,原來他是已故英國女歌手Amy Winehouse合作慣的結他手Robin Banerjee。去年尾的的音樂會,我亦有請他來做嘉賓jam了兩首歌。今次他是專程由英國飛來,為我的專輯伴奏。」胡琳表示Robin很佩服香港的歌手,開音樂會可以唱足兩、三小時,但他看得出她不是耐力型的歌手,覺得她唱個半小時已是極限。胡琳說:「記得有一晚錄音,都錄了一段時間,我覺得還可以再唱,但他就摸住自己的手指表示已好痛了。」她續說:「人便是這樣,總覺得自己可以再好一點,但那一刻的演唱,感情是真摯的。」她不諱言錄音時曾感到氣餒,亦覺得撞板了,不應該這麼魯莽決定只用人聲加結他聲去做歌。
這張專輯,胡琳亦特別邀請了林一峰來合唱一曲,因為大家十年前合唱過,有點情意結,想跟對方再合唱一次。當晚,一峰唱完一首歌後,意猶未盡,便去看看她的歌單,發現了《愛已變了這世界襯衣》這首歌。胡琳說:「已有太多歌,這首其實唱不到,但一峰很想邀請Robin去jam一下,結果Robin聽了一次,五分鐘後便即場彈出了一個新version,我們當晚jam得很開心。」胡琳有豐富舊歌翻唱的經驗,當中其實要注意什麼呢?她表示最最重要是編曲,編曲可以做到新鮮的感覺,就可以好自然地帶住自己去唱。她慶幸以往大部分翻唱的歌曲都是她自己揀的,因為監製相信若歌手對首歌沒有感覺,夾硬去唱不會有效果。對於翻唱舊歌,可能會被樂迷拿來跟原裝版本比較,胡琳說:「去到錄音室,其實不用擔心太多,因為音樂可以延續,不一定要跟原唱比較。我都會繼續去做,音樂旋律可以有生命,自己延續下去的。」
明年胡琳將會推出一張廣東碟,問到歌曲是否具備了R&B及爵士樂元素?她笑言大家對她的印象,會覺得她是唱這類歌多一點,但未來也會做一些接近廣東流行音樂的歌曲。她覺得音樂好廣泛,就算一些好傳統的廣東主流歌,做出來又可以變了另一回事。胡琳承認要做自己喜歡的爵士樂,確是有難度,但她覺得做一些越少人做的事,反而越容易找出自己的血路。她說:「我堅持了十年,終於做出自己的特色。」
場地提供:The AIR(The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