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體育 > 正文

吳蔚然:開啟中美醫學交流

時間:2017-04-23 03:15:43來源:大公網

  圖:一九七二年十月十四日上午,尼克松總統在白宮接見中國醫學代表團。左起:徐家裕、傅一誠、吳學愚、林巧稚、吳蔚然、尼克松、李彥三、基辛格

  蔚藍天空下,一串串紫紅葡萄垂掛在藤蔓之間,金秋陽光折射,散發出誘人清香。一名俊朗男子採摘下這些果實,分給院中孩子們品嘗。孩子們由衷地說:「吳叔叔真好!」

  「吳叔叔」是園丁嗎?他是北京協和醫院吳蔚然大夫,人稱「外科一把刀」。這座院子是一組美式鄉村別墅,樹木茂盛,爬山虎把窗戶幾乎遮掩,更凸顯田園鄉土氣息。

  北京人稱此處「洋樓院」,為協和醫院專家寓所。吳蔚然與他人合住聯排別墅,門前這株葡萄枝繁葉茂。他時常澆水、施肥與修剪,真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意趣。

  「破冰之旅」訪美國

  時值「文革」,世事並不平靜。一九七二年十月某日晚十一點,北京秋夜略顯寒意,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中國醫學代表團全體成員。這一天,是代表團出訪美國前夕。

  會見中,周總理談起國際形勢以及對美外交政策,要求代表團作為民間使者,態度「不卑不亢」,執行「微笑外交」。

  「我們中國人是重義氣、講情誼的。」周總理對代表團團長吳蔚然、婦產科專家林巧稚說:「吳大夫給美國記者賴斯頓(James Reston)做過手術,林大夫在美國學習和工作過,其他幾位大夫也與美國同行有過接觸,感情交流更容易一些。中美醫學交流靠你們去開拓。」

  周總理詳細詢問出國準備工作,諸如「有寒潮襲來,多帶禦寒之物」,這類具體細節都親口叮嚀。他還特別囑咐:「如果尼克松總統(Richard Nixon)要見你們,可以答應,不必向國內請示。」直到次日凌晨兩點多鐘,他才離去。

  這是一九七二年二月尼克松總統訪華,打開美中關係大門之後,中國派往美國的第一個學術團體。成員名單由周總理親自審定。

  除吳蔚然、林巧稚外,中華醫學會副秘書長傅一誠任副團長,還有耳鼻喉科專家吳學愚、內科專家徐家裕、心血管科專家李彥三、基礎醫學專家劉士廉、腫瘤醫學專家渠川琰、藥物學專家韓銳、外科專家周冠漢、中醫專家張樹勛、衛生部官員王連生,以及外交部官員呂聰敏,共十三人。

  這年,吳蔚然五十二歲,年富力強。周總理苦心,他頗有領悟,亦感肩頭重擔:中美兩國尚未正式建交,此次出訪名義是民間醫學交流,實際是一次人民外交。通過推進中美兩國人民友誼,起到「民間先行,以民促官」作用。

  在這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事件中,吳蔚然即將揭開人生最光華一頁。十月十日上午,中國醫學代表團從北京出發,取道法國,飛越大西洋,於十二日下午抵達美國東海岸紐約市。

  一個簡短歡迎會,在機場休息室舉行。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所長約翰.霍格內斯(John R. Hogness),美國醫學協會主席霍夫曼(C. A. Hofman)等友人講話。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的醫生、心臟病學家保羅.懷特(Paul D. White)夫婦,心臟病學家E.格雷.戴蒙德(E. Grey Dimond)夫婦,耳科醫生賽繆爾.羅森(Samueal Rosen)夫婦,以及公共衛生副教授維克多.賽德爾(Victor W. Sidel)夫婦,也在歡迎人群中。

  這四對夫婦曾於一九七一年九月,組成美國醫學代表團首次訪華。「老朋友」見面,感覺分外親切!美國海關總署署長親蒞入關現場,代表團所有行李均獲免檢。過海關後,全團在嚴密保衛下,通過專用通道離開機場,赴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駐地。

  一路上,數輛摩托車開道,專車警衛護送,另有警車殿後,呼嘯奔馳而過。此後代表團每到一處,均由特勤局負責安全。吳蔚然向陪同的懷特醫生提出:「我們只是小醫生而已,我們在中國是沒有這些的。」懷特解釋稱,這是中方就安全措施提出要求之一。

  代表團從紐約、華盛頓、波士頓,到芝加哥、堪薩斯城、舊金山,由東往西,橫越整個北美大陸。訪問途中,每當專車行至十字路口,警笛一拉響,全部綠燈放行。路邊行人駐足觀望,代表團成員向行人招手微笑。美國人看見這些穿中山裝的外賓,便知道來自「紅色中國」。

  尼克松總統接見

  十三日上午,代表團乘機抵達華盛頓。美方陪同提出:「尼克松總統明天要在白宮接見代表團全體成員。」吳蔚然欣然接受。十四日早晨,周六,天氣晴朗,大家心懷一絲忐忑,乘坐大巴由專人引路,經過多道關口進入白宮,來到橢圓形辦公室門口等候。

  第一位出迎的官員,是白宮新聞秘書羅納德.齊格勒(Ronald Ziegler)。與吳蔚然交談時,齊格勒提出代表團性質特殊,涉及醫學專業,要求徐家裕擔任現場雙方譯員。吳蔚然與代表團兩名官員交換意見後,表示同意。

  不一會兒,總統辦公室的門打開了,尼克松總統笑容可掬地站在門口迎接,身邊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Henry Kissinger);總統科學顧問愛德華.戴維(Edward David, Jr.)、總統醫生沃爾特.特卡奇(Walter Tkach)一起陪同接見。

  徐家裕立刻走前一步,面帶微笑伸出右臂,為體現不卑不亢,採取半曲彎度,與美國總統握手;他用英語作自我介紹後,把代表團團長、其他成員一一介紹。

  一行人被引進總統辦公室,主賓均站着。吳蔚然與尼克松總統交談,雙方均表達合作開展心血管疾病與癌症防治工作意願,氣氛十分融洽。

  一九七一年七月,基辛格秘密訪華期間,吳蔚然在北京協和醫院(時名反帝醫院),為美國專欄作家賴斯頓做闌尾切除手術。術後第二天,賴斯頓又接受針刺與艾灸治療,僅用二十分鐘,腹部脹痛明顯減輕。七月二十六日,他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撰文介紹這段奇遇,引發全美廣泛關注。

  會見時,尼克松總統親切地拍着吳蔚然肩膀,向在場記者們介紹:「他就是給Scotty Reston(意為蘇格蘭獵犬,賴斯頓綽號)做手術的醫生」,並稱「手術非常成功。」

  屋子裏擠滿了記者,大小「炮筒」對着中國客人。談話接近尾聲時,尼克松總統面對代表團說:「我非常歡迎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來美國訪問。」提到中國國名(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他尤其謹慎,放緩語速逐字講,怕說成習慣稱謂「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

  隨後,尼克松總統說:「你們回國時,請代我向周總理與毛主席問好」。說完,他轉過身去,顯得若無其事,怕中方沒有回音。吳蔚然非常機敏,不卑不亢地回答:「我們離開北京時,有機會見到周恩來總理。周總理託付我們向您問好。」尼克松總統立即轉過身,直面吳蔚然,全神貫注地傾聽。

  此時,邊門進來一名中年婦女,帶着一個穿白裙的小女孩,走到尼克松總統跟前。總統彎下身來聽小女孩耳語,十分親熱。他對中國客人們說:「這個小女孩是白宮工作人員女兒。她知道,代表團有享譽中外的婦產科專家林巧稚大夫,特意前來向她問候。」這一小插曲,把氣氛推向高潮。

  鎂光燈不停地閃爍,留下珍貴合影。離開白宮時,尼克松總統說:「我熱烈歡迎你們來訪。接下去近一個月,你們在全美各地參觀訪問,我保證提供一切便利。」

  中午,代表團到美國國會參觀,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脈邁克.曼斯菲爾德(Mike Mansfield)、共和黨領袖休.斯科特(Hugh Scott),舉行茶會招待。

  美國媒體無一例外,對中國代表團着裝進行一番描述,把中山裝稱為「毛裝」(Mao jacket)。記者報道尼克松總統接見代表團時,尤其提到林巧稚穿的印花對襟中裝,使用「搶眼」字句。

  林巧稚曾在芝加哥醫學院攻讀研究生,是代表團唯一到過美國的專家。她自幼信仰基督教,英語流利。此次赴美訪問,對她而言,相當於故地重遊。吳蔚然與林巧稚,這兩位中國醫生特殊經歷,引起美國媒體關注,二人特寫照片見諸各大報端。

  深懷大愛之心

  在美國六大城市訪問,許多熱烈場面,令代表團經久不忘。紐約一家醫療機構用中文打出大幅標語:「歡迎中國醫學代表團」「為人民服務」。朋友們紛紛擁上來問候:「大門打開了,你們終於來到了!」「我從心眼裏歡迎你們。多好的天氣,天氣也在歡迎你們!」

  所到之處,學術交流活動豐富多彩。一九七一年十二月,戴蒙德在《美國醫學會會刊》(JAMA)發表「針刺麻醉(acupuncture anesthesia)」一文,使美國醫學界第一次了解中醫針灸。

  對針灸及中藥進行宣傳時,吳蔚然態度冷靜、客觀。抵達美國時,代表團其實帶着一部關於針刺麻醉的彩色影片。吳蔚然開始並不想先向美方展示該片,是怕「讓美國朋友誤解,這已經是一項成型的標準技術。」

  二十七日下午,在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分校醫學院要求下,代表團為該校四百多名師生放映這部影片。此外,代表團還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及其教學醫院,各贈送一具人體針灸模型。

  在史丹福大學觀看心臟移植病人,要離開時,一位代表團成員回頭對病人說:「祝您身體健康!」打動在場每個人。哈佛醫學院戈林(Gorlin)教授評價,他們「友好、智慧、善於提問、敏於思考,熱忱、溫暖、富於人情味,並非想像中那樣,冷漠而不可接近。」

  美國媒體普遍認為,中國醫生言談保守、非常謹慎。當有學生詢問吳蔚然,對美國醫療保障制度了解多少時,他連說兩次「太複雜、太複雜,難以短時間內理解。」

  吳蔚然在公開場合多用幽默表達看法。比如,他觀察到「美國人似乎總是在吃:到處都是咖啡廳。按我們的飲食習慣,吃肉比較少,吃蔬菜比較多。即使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這一習慣仍然堅持下來」,「這裏的車太多,這會使人們缺乏鍛煉,尤其是紐約。這裏的精神壓力似乎也很大。」《美國醫學通訊(Medical World News)》稱,這是唯一一位中國醫生批評美國衛生狀況,被媒體報道了。

  史丹福大學教授格里夫.羅斯(Griff T. Ross),向林巧稚介紹一種最新絨毛膜癌早期篩查技術,林巧稚提出派一名學生赴美學習,美方欣然允諾。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主席羅伯特.馬斯頓(Robert Marston)對代表團說:「歡迎你們到來。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待多久,我們都歡迎。」

  二十四日這一天,林巧稚在芝加哥醫學院會見許多老朋友,又結識一些新朋友,心情非常激動。次日,在戴蒙德夫婦陪同下,代表團對堪薩斯城進行四天訪問,參觀密蘇里大學以及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展覽,並獲贈斯諾最後遺著《漫長的革命》。

  西海岸舊金山,為訪美最後一站。三十一日,美國醫學協會舉辦盛大晚餐,部分代表團成員出席大型記者會。百餘名記者提出各種問題,吳蔚然一一作答。「敵台」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 VOA)記者多次提問,涉及許多醫學以外有關中國問題,徐家裕口譯活躍、幽默,當場被封為「中國之音」(Voice of China, VOC),引起哄堂大笑。

  訪美之行結束,代表團又出訪加拿大與法國,於十二月一日回國。一九七三年,吳蔚然調入北京醫院,歷任副院長、名譽院長。數十年來,他承擔中央領導醫療保健工作,也是宋慶齡最喜歡的醫生。

  吳蔚然的家,搬入釣魚台國賓館東面的「部長樓」。他喜歡在書案上擺放一排花草盆景,以修身養性,陶冶心靈。正如他喜愛一篇散文所言:「《文心雕龍》說,『為情而造文』。不也可以說,『為情而造景』麼?」

  深懷大愛之心,一生為人低調,恰是吳蔚然人生寫照。九十五歲時,他穿着挺括的白大衣,邁着緩慢步伐,走到病人床前,和藹詢問病情。他,還是往昔意氣風發、滿腹經綸的老院長。誰能想到,他已重病在身呢?他宛如一位天使,把美好灑向人間。

  純美記憶,心靈感知。猶憶他欣賞注視的目光,我亦視為知己。茫茫人海,何處尋覓?二○一六年夏,他以九十六歲高齡辭世,如風雨驟起,痛徹心扉,追思亦隨之,幻化作蔚藍天空一片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