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李贄——文章異代有知音

時間:2018-7-09 10:32:23原創:大公網

陳榮凱

一六○二年三月,在北京鎮撫司監獄中,一位老人用剃刀割頸自刎,兩日後氣絕,死前手書「七十老翁何所求」。

書海漫遊

圖:福建省南安市榕橋李贄雕像。這尊雕像用原整塊3.5米見方,高8.8米的天然南安礱石材料雕刻而成/網絡圖片

這位不妥協的決絕老者就是晚明的異端思想家李贄,他那些驚世駭俗的言論使其在生前就有大量擁躉,同時又廣遭嫉恨,終至被逮入獄。及其身後,圍繞李贄的是非褒貶並未停止,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關於儒法鬥爭的政治宣傳中,他還一度走出學術史,成為廣為人知的進步代表。

前不久,八十八歲的朱永嘉新出版一本《論李贄》,既論述李贄生平、思想和為人宗旨,更披露並釋讀毛澤東晚年從署名李贄的《史綱評要》中親自輯錄的二十三條材料。

朱永嘉是當年上海市委寫作組負責人,儒法鬥爭文宣戰中的多篇重要文章出自這個寫作組,他還曾受命組織校註了包括《史綱評要》輯錄在內的一大批古詩文。經過四十多年的時移世易,朱永嘉堅持李贄研究,他披露的材料和所做的研究對理解李贄為何備受垂青頗有參考價值。

身後是非誰管得

作為王陽明的再傳弟子,李贄是王門左派中的激進者。他一反理學玄談理氣性命,嚴防天理人欲的論調,提出「吃飯穿衣即是人倫物理」,肯定「人必有私而後其心乃現」;儒者多強調「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李贄則主張「若不謀利,不正可矣」的功利主義;假道學往往「口談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李贄乃發揚本真率性的「童心」;他挑戰倫理綱常,肯定歷事四姓的馮道實踐了孟子社稷為重君為輕的理念,他認可男女平等,許婦女講學;他雜糅儒釋道三教,託身佛寺,不以孔子的是非為是非。凡此種種,李贄可以說是近代以前傳統思想最激烈的批判者之一。

李贄的思想反映了明代中後期市民社會興起的時代變化,人們對個人欲望持更加肯定的態度,更加強調張揚自我的個性,諸如《金瓶梅》這樣的小說,徐渭一派的繪畫,皆是這種時代思潮的反映。因此李贄的著作當時就盛傳於世,「人挾一冊,以為奇貨」,「學者爭傳誦之」。公安三袁推崇李贄,袁中道撰寫《李溫陵傳》,稱讚李贄著作「剔膚見骨,迥絕理路。出為議論,皆為刀劍上事,獅子迸乳,季象絕流,發詠孤高,少有酬其機者。」湯顯祖為《李氏全書》作總序,盛讚李贄的著作「傳世可,濟世可,經世可,應世可,訓世可,即駭世亦無不可」。李玉在《萬里圓》裏借戲中人的台詞,稱讚「我想李卓吾先生,一代偉人,千秋法眼。那《正藏書》斧鉞古今,這《續藏書》揄揚招代,俱堪不朽。」

明清兩代官方對李贄學說着作都厲行禁止。萬曆三十年朝廷根據張問達奏疏收李贄下獄,詔令「其書籍已刊未刊者,令所在官司盡搜燒毀,不許存留」,天啟五年又下詔「命巡撫衙門焚毀,不許坊間發賣,仍通行禁止。」乾隆時《四庫全書目錄提要》說其「頗榮眾聽,遂使鄉塾陋儒,翕然尊信,至今為人心風俗之害。故其人可誅,其書可毀。」

書海漫遊

圖:李贄故居位於福建泉州鯉城區萬壽路 攝影:吳銘

值得注意的是,明清易代後,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學者雖然對專制皇權的弊病多有反思,但他們仍然主張堅守傳統儒學,對心學末流深惡痛絕,對離經叛道李贄遂多有非議。顧炎武說「自古以來,小人之無忌憚而敢於叛聖人者,莫甚於李贄。」「舉業至於抄佛書,講學至於會男女,考試至於鬻生員,此皆一代之大變,不在王莽、安祿山、劉豫之下。」王夫之說「近世李贄之流,導天下以絕滅彝性,遂使日月失其貞勝,豈不痛與!」「以身試鐙油,而恣其意欲。無知輕躁之徒,翕然從之。其書抵今猶傳,烏容不亟誅絕之邪?」黃宗羲則雲「卓吾生平喜罵人,且其學術偏僻,罵之未始不可。」《明儒學案》包羅有明一代學者,唯獨把李贄排除在外,不以儒者目之。

在樸學盛行的清代中前期,李贄的思想影響力有所減弱,及到近代,中國面臨來自西方的強烈挑戰,激烈的反傳統思想日益抬頭,李贄思想再度受到關注。維新派宋恕、革命派劉師培等人都曾向世人介紹李贄的思想。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打倒孔家店的代表人物吳虞一九一六年發表萬字長文《明李卓吾別傳》,引李贄為非儒反孔,反對舊禮教的同道,猛攻尊孔復古派,盛讚李贄「與其行屍走肉,保褥棟之長年,寧可玉碎蘭摧,留英靈之浩氣。」

此後,對李贄研究逐漸增多,朱維之、容肇祖、嵇文甫、吳澤、侯外廬、蔡尚思、蕭公權、馮友蘭等許多學者都發表了李贄研究的專著或論文。人們或從個人自由、思想解放的角度解釋李贄,或從唯物史觀的資本主義萌芽視角探源李贄,或糾結於唯物唯心給李贄的思想找定位。

不虞之譽造英雄

書海漫遊

圖:河北通州李贄墓 網絡圖片

李贄研究的「高峰」,出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作為尊法反儒的英雄人物,他的著作大量印行,廣為人知。這份身後聲名,既離不開領導人的垂青,也是「五四」以來推崇李贄反孔思想的結果。朱永嘉此次披露的《史綱評要》二十三條頗能說明問題。

《史綱評要》是一本根據編年,批註點評歷史資料的書,總字數有五十八萬字之多。從皇皇巨著中選擇這二十三條,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貫穿了尊法反儒的思想。評論的對象要麼是先秦時期的法家,如管仲、吳起、商鞅、申不害、韓非、李斯,包括與法家有淵源的荀況,要麼是被傳統儒家非議的歷史人物,比如秦始皇、曹操,《史綱評要》對這些人物多為肯定讚揚;此外還有一些是反對儒家的言論,比如質疑孟子不言利,稱讚劉邦痛罵酈食其是快論,評儒生獻讖是千古怪事等等。

《史綱評要》的這些議論可以說是開新時代歷史評論之先聲。比如對秦始皇的評論,《史綱評要》說秦始皇置郡縣是「聖人復起不能易」,李斯焚書之議「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當戰國橫議之後,勢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讚嘆「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是聖是魔,未可輕議。」這和「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的觀點是相呼應的。

時間進入七十年代中期,之所以會掀起一場「批儒評法」的思想鬥爭,固然有現實政治需要,但又和近代中國的時代思潮是一脈相承的。近代中國,面臨內憂外患,亟待救亡圖存,以國家民族為本位,追求富強,注重實用,孜孜以求功利,強調「適者生存」的進化論影響超越左右,成為廣泛共識。相對「言必稱三代」,有「開歷史倒車」嫌疑的儒家,法家厚今薄古,主張變革;不空談緩不濟急的仁義道德,強調功利;維護大一統,反對割據分裂,這些思想具有時代所需的現實意義,至今猶然。許多人認為,中國之所以積貧積弱,泥古不化,空洞無用的儒家學說是重要的文化原因。批判傳統依然需要從傳統中尋找思想資源,法家思想就這樣被從新發掘出來。四百年前,李贄所發出的聲音在特定的節點上找到知音,而被空前放大。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人們對思想史的解讀,總離不開一定的時代背景。尊法反儒,迴避了對法家用權、術、勢維護專制的批判,推崇李贄,也迴避了他肯定人心之私與「鬥私批修」「狠鬥私字一閃念」是不相容的。李贄寫《藏書》的時候,希望它千百世後是「萬世治平之書,經筵當以進讀,科場當以選士。」但歷史的發展,後人的解讀都在其意料之外。

《史綱評要》的真偽

朱永嘉《論李贄》這本書的寫作順序,是先寫了對《史綱評要》二十三條的釋讀,再來寫李贄的其人其事。所以關於李贄生平的這部分內容更像是一些背景材料彙編。作者夾敘夾議,敘述史實的部分,並未有更新的研究與發現,也不太涉及社會背景,只是選取一些重要片段,為人們勾畫李贄生平的輪廓,議論的內容不成體系,反映了作者當下的一些思考。有一些是作者的人生感悟,他算是一個經歷過大起大落的過來人,關於如何對待人生順逆,交友待人等等的體會有豐富閱歷作背書,還是值得一讀的。還有一些是聯繫時事的看法,比如以「童心」說來解釋「不忘初心」,如何加強反腐敗等等,不管觀點如何,體現了那一代人始終是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的。

但圍繞着《史綱評要》,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此書到底是不是偽託李贄之名拼湊的,在朱永嘉的書中卻有正面提及。

一九七四年,「批儒評法」運動步入高潮時,福建泉州文管會所藏的明刊《史綱評要》引起了人們的重視,這年六月,江青在天津儒法鬥爭報告會上,宣布「又發現了一部李卓吾(贄)的《史綱評要》,現正準備出版」。此書於一九七四年底印行,但不少專家懷疑《史綱評要》為託名偽作,特別是著名學者王重民在北大圖書館尋出一部明代萬曆版的《史綱要領》,這部書刊刻於李贄死後的八年,卻早於《史綱評要》問世之前的三年,兩書內容有雷同。而《評要》的某些評語係針對《要領》一書而發,甚至是抄襲的。王重民因斷定此書係偽託而承受了巨大壓力,翌年四月受批判後自縊於頤和園長廊,是夜臨行前,他在書桌上放下一本《李卓吾評傳》,以明心跡。「文革」結束後,崔月印、王利器等學者先後發表文章,力辯此書係偽託。

朱永嘉顯然不應該不知道這些觀點,但他仍然沿用中華書局一九七四年底出版《史綱評要》時的「出版說明」,認定此書乃李贄所做:「與《史綱要領》一書,二者評語有的內容相近,有的則針鋒相對,可見其中混雜有他人評語。」聊聊數筆,就跳過這一段公案,這是很難讓人信服的態度,頗令人不解。

 
書海漫遊

《論李贄》

  • 朱永嘉著

簡介

  • 論述李贄生平、思想和為人宗旨,更披露並釋讀毛澤東晚年從署名李贄的《史綱評要》中親自輯錄的二十三條材料。
  • 出版時間:二〇一八年一月
  • 出 版 社:中國長安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