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忘卻和記憶中掙扎

時間:2017-1-23 13:25:35原創:大公網

方方的小說我讀得少,只接觸過她的短篇小說集《「大篷車」上》,讀過其中篇《萬箭穿心》,這次讀她的長篇小說《軟埋》,被震撼了。那天夜晚,看完了第三十五節「花園裏的軟埋」後,有意看了會電視再就寢,怕睡覺做噩夢,結果噩夢倒沒做,但怎麼也睡不着,小說中的情景久久縈繞在腦海中。

劉淑萍

讀這部著作,緣於微信「朋友圈」中,同學發的一條微信,他說近日在書店購得方方的長篇小說《軟埋》,一氣看完了。曾為「學霸」的他如此推崇,讓我也燃起了讀長篇的衝動,於是在網上搜尋,一看便被吸引。

書海漫遊

作家方方 網絡圖片

《軟埋》講述了身為保姆的主人公丁子桃(即黛雲)因住進了兒子為她購置的新房子裏,失憶多年的她逐漸記起了一幕幕殘酷的往事:原來她早前非保姆,而是頗有學識、熟讀古典詩詞、娘婆家均為大地主的千金小姐和少奶奶。在土改運動中,目睹周邊地主受盡非人的摧殘至死,為了維護自尊免受侮辱,公公陸子樵帶全家族的人自挖坑,喝砒霜自盡(其為軟埋),獨留黛雲做最後的掩埋,然後從地道裏逃生。逃出後的黛雲受傷掉進了大河,被人救起後一切記憶喪失。再後來,同為從全家慘死的地主家庭中逃離出來而不得不更名改姓的吳家名醫生與她相識結婚,生下了兒子吳青林。青林成年後事業有成,但父親卻因車禍喪生,他留下的日記及母親在新房子裏異常的反應讓青林走上了探究父輩秘密的旅途。

忘記是為了活着

小說有兩條主線,一是丁子桃的往事回憶,用的是倒敘;二是青林和母親的現實生活及他探究秘密的過程,用的是順敘。《軟埋》是一部關於記憶的作品,書名有兩層含義:有些人死後不入棺直接被泥土埋葬,這是軟埋;而一個活着的人,忘卻過去,忘卻自己,無論是有意識地封存往事,還是下意識地拒絕記憶,也是軟埋。作者希望藉此給讀者以新的思考,忘記不是背叛,而是為了活着。文中的吳家名如此,青林在調查接近真相時也是如此,很多很多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包括方方的父母也是如此。

 

忘卻和記憶間掙扎

然而我們不難發現這裏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吳家名既希望兒子能平靜地生活,又給他留下了記錄着家族命運蛛絲馬跡的日記;吳青林想走進歷史,又懼怕受傷,他選擇停止調查,但同行的好友龍忠勇卻偏要刨根問底一探究竟,最終真相大白。而從「軟埋」一詞本義上來看,那是人們所特別懼怕的一種離世和下葬的方式(傳說來世不能託生),但書中那麼多的人最終不得不選擇了這條道路──今生如此艱難,沒有來生也罷;書中黛雲婆婆呼號「我不要軟埋」,而黛雲卻哭喊:「爸,我好怕。我不怕死,我怕活。」……這所有的矛盾折射的都是在忘卻和記憶間的心靈掙扎。

說到這裏,聯想起前面所說同學的家庭遭遇。同學的祖父是國民黨,在一九三七年那場慘烈的淞滬大戰中壯烈犧牲。若在當今,家人定然當得起抗日烈屬的稱謂,但因祖父的父親是地主,儘管祖父為國捐軀,祖母也逃脫不了被懲治被專政的命運。而同學的父母都在遠離祖母生活的地方工作,是革命幹部,那頂「地主」和「地主家庭出身」的帽子便牢牢地扣在祖母和這個少年的頭上!同學回憶說,某年街道上通知「四類分子」去修堤築路,小腳祖母病卧在床,十四歲的他不得不頂替祖母前往「勞動改造」。戰戰兢兢挑着大人才能負重的泥土,雨水打在他的臉上,混合着眼中流下的淚水,他的心比肩膀還要疼痛,那一幕在他的心裏留下了永難磨滅的陰影。

不久,祖母去世,同學代父母披麻戴孝為其送葬,幼少的心靈飽受折磨。至今,他還為祖母受苦太多,為自己沒能盡孝,為「孫欲養而親不待」萬分痛苦。同學讀書很好,回回考試年級排名第一,若在當今,會是人人艷羨的「學霸」,但當年不足十八歲的他卻連連受「走白專道路」的批判。多年來家庭的壓力造成了他抑鬱內向的性格,「文革」中他幾欲自殺。這些,當時大家都不知道,只是近年來同學聚會他才透露若干。「文革」後走上工作崗位的他,組建了幸福美滿的家庭,並於國家恢復高考制度的當年考上重點大學,畢業後在關鍵崗位上意氣風發地工作了很多年,現在業已退休。微信「朋友圈」中看得出他懷舊,常常思念早已去世的祖母及父母,我猜想他看《軟埋》,在對待家庭遭遇上,到底是選擇忘卻還是記憶,一定也是處於如青林般的左右徘徊,有着深深的思慮和心靈的掙扎。

對歷史展開重新思索

方方認為,有人選擇記憶,有人選擇忘卻,這是合理的。但媒體不一樣,媒體有宣傳的責任,是要鼓勵大家記住。我更認為,個人怎麼選擇自有其處境和自由(「軟埋」很多時候比較安全),但歷史是需要真實記錄的。雖然小說有着高於生活的塑造,但其中的故事並非空穴來風。方方是從其女友那裏知道「軟埋」這一民間習俗的,而地主及其家族土改時被整得家破人亡悲慘至極老輩人大多知曉,一些更具體更難想像的事實在很多作家的調查中亦有記載。

書中第三十二節「且忍廬」中寫黛雲的父親喜歡藏書,土改時村裏人光是燒書就燒了好幾天。灰太多,農民拿去肥田了。這個情景應是比較真實和普遍的。我有一老師在他的回憶錄中寫,身為學校校長的父親被打成「右派」後,家裏每間住房都貼了封條,全家人只在堂屋打一地鋪,只留一床舊被和稻草,一個竹籃,一擔籮筐,一口煮飯的鍋和幾雙碗筷,其他所有物件都搬走了,而樓上一屋的古書後來被人拿去作了手紙,捲了煙抽。那些書是父親省吃儉用所購的珍貴的典籍,價值不菲,僅《韓昌黎全集》一套就有六十本。

為寫《軟埋》,方方三年間查閱了大量的土地改革資料,其中對地主的處決「殘酷到我們無法想像」。巴爾扎克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個人對自身或家族的秘史可以忘卻,但民族的秘史我們不應忘卻。那一頁是翻過去了,但身為作家,方方「只想提醒人們,我們曾經歷過什麼。」《軟埋》的結構獨特冷峻,筆觸洗練而深刻,情節悲愴而蒼涼,給讀者以沉重的思考。清華大學教授格非評價《軟埋》「是對我們的歷史記憶展開重新思索的一部作品,是一部既好看分量又非常厚重的作品。」

 
書海漫遊

《軟埋》

  • 方方

簡介

  • 《軟埋》講述了一個女人命運的故事。四五十年之間,她從一個鄉紳的兒媳成為一個勤勉慈愛的保姆,從一個失憶的女人變成一個沉溺于往事卻沒有了知覺的植物人。她的故事里包含了太多的傷痛和寬容,太大的失落和滿足,太詳盡的記憶和太徹底的遺忘。作者沒有落入社會批判的窠臼,而是立足于更高的角度,挖掘決定人物命運、歷史進程的複雜因素,找出那些蛛絲馬跡然而舉足輕重的細節,使作品具有強烈而獨特的文學力量。
  • 出版時間:2016年8月
  • 出 版 社:人民文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