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報紙新聞 > 正文

韓國舊電影《族譜》反映日本的皇民化政策

時間:2018-02-27 03:15:07來源:大公網

  圖:《族譜》電影片頭

  看了一部1978年拍攝的韓國舊電影:《族譜》,導演是有「國民導演」之稱的林權澤,講述1940年代日本在朝鮮實施殖民統治時推行的「創氏改名」(皇民化政策的一環)政策,從中可了解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

  看韓國的舊電影,令人驚嘆的是漢字出奇地多,片名「族譜」固然是漢字,演員表九成以上亦為漢字。1980年代前,韓文基本上是漢字和諺文(韓文字母)並書,就像日文漢字和假名並行,大異於今天的幾乎全用諺文,漢字教育恢復與否仍爭議不斷。話說回來,片頭以文字介紹了電影的歷史背景,77個字中,漢字佔了45個。意謂「一九三十年代」的世界已處於弱肉強食的時代,日本帝國主義者強佔朝鮮半島、侵蝕滿洲,將魔手伸進中國大陸,欲以半島作為侵略中國的橋樑,以上用詞均為韓語漢字詞,中國人一看便明白,今天韓國的年輕人反而看不懂。

  故事發生在1940年代,日本的「朝鮮總督府」強推「創氏改名」(changssi-gaemyeong)政策,這是「皇民化」措施的重要一環,要朝鮮人放棄家族姓氏,改用日本姓名。總督府宣稱日本和朝鮮源自共同的祖先,擁有共同的自然環境,不同的只在姓氏,因此須統一採用日本姓氏。片中的政府辦公室中不斷出現「內鮮一體,一億一心」的標語,意謂日本和朝鮮同為一體,兩地的一億人民心意一致。創氏改名就在這美麗的謊言下推展。

  故事的主角是喜歡繪畫、尊重朝鮮文化的日本青年谷六郎(Tani Rokuro),他是負責推行創氏改名政策的殖民政府官員。他受命前往水原(Suwon)郡游說當地富紳、薛(Sol)氏家族族長薛鎮英(Sol Jin-young)改用日本姓氏,這是由於他拒絕改姓,同族效法,以致該郡的改姓率偏低。谷六郎提出改姓要求後,薛鎮英斷然拒絕,並當場取出整箱族譜讓他觀看,說道:「這是我們家族的血緣,我們的歷史,我們的生命。」強調朝鮮淳昌薛氏延續了七百多年,他可以改名,絕對不可改姓。至此點出了電影的主題:族譜。

(註:電影提供英文字幕,上文中的韓日語拼音有助理解字幕和片中漢字的對應。)

(從韓國電影《族譜》看日本的皇民化政策.上)

大專講師 梁勇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