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兩地通報機制磋商初見成果/陳嘉莉

時間:2016-07-08 03:15:42來源:大公網

  特首梁振英7月6日率律政司司長袁國強、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及署理警處處長黃志雄,向傳媒交代特區官員到北京與公安部等磋商兩地通報機制詳情,特首形容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雙方於本月底展開第二輪商討。

  今次兩地檢討通報機制,是「一國兩制」實踐的大事之一,公安部部長郭聲琨亦積極迅速回應特首要求,積極高效,有商有量。首輪磋商?眼通報時限,必須嚴格遵守於14日內,並增加通報方式及通報的對口單位等,以及更明確改進現有通報內容,須涉及案件摘要。

  任何制度的成敗,關鍵在於落實,通報機制須涵蓋所有執法單位,不得陽奉陰違。事實上,實施15年來,近9成案件須於14日內通報,但仍有不少灰色地帶尚待明確界定。今次檢討範圍遠超出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事件,不過輿論焦點仍離不開這一事件。林榮基被拘留內地8個月後,內地才通報本港,這嚴重偏離原有規定。而往後如何避免重蹈覆轍,經過兩地磋商,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香港在配合國家「一帶一路」、亞投行及「十三五」規劃發展時,必須要建立兩地制度互動,人心互信。兩地執法機關溝通暢通,香港方能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定位。今次磋商兩地執法機關通報機制,更奠定了「一國兩制」實踐下兩地融合互動的新里程。

  至於林榮基事件,經過四個星期的發酵,看來外國勢力、泛民及本地法律界仍持續煽火,死咬不放。不過是攻擊的理據一直在轉移,由「內地跨境執法」到「通報機制失誤」,再到港人在內地被拘禁的待遇及人權問題。攻擊口號亦不斷「搬龍門」,由「破壞『一國兩制』」「破壞法治」,轉到「違反人權」等。

  林榮基到內地寄禁書牟利,知法犯法,負上刑責。他在取保候審期間,返港大爆被拘經歷,企圖以「一國兩制」作遮醜布。最奇怪的是歐盟、美國以致英國,都為林榮基大做文章,難道他們不知林的底蘊?抑或是故意炒作銅鑼灣書店事件?泛民以「我們都是林榮基」作口號,但在林榮基自稱撐「港獨」後,卻急急與其保持距離。民陣以林榮基作招徠,號召「七一」遊行,結果林臨陣退縮,以被「神秘人」跟蹤、人身安全受威脅為由。但警方調查後,才發現林是被周刊狗仔隊「跟蹤」,林的說法豈不是捕風捉影?抑或故意營造白色恐怖?

  林榮基花樣百出,近日又揚言考慮移居台灣,是也非也,還等?瞧。不過林言行矛盾,進退失據,想利用他撈政治油水的國家、政黨、政客,都被他弄得頭昏眼花、大費周折。

資深傳媒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