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點擊香江:香港面臨「百年未有之變局」中的挑戰和機遇\屠海鳴

時間:2019-02-01 03:17:27來源:大公報

  回望歷史,才能看清當下。把最近幾年的國際形勢放在歷史的坐標中審視,才能看清其中的奧妙。英國脫歐、美國「退群」、法國「黃背心」運動興起、敘利亞和烏克蘭戰火不斷、歐洲備受難民潮困擾、高福利國家的經濟基礎瀕臨坍塌、中國遭遇美國打壓和西方圍堵,各種「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頻繁上演……這一切的背後,到底暗藏什麼玄機?習近平主席多次指出:「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變局」!在前不久舉行的堅持底線思維着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省部級領導幹部研討班上,習主席再次強調,當前,世界大變局加速深刻演變,全球動盪源和風險點增多,我國外部環境複雜嚴峻。

  在「百年未有之變局」當中,「一國兩制」下的香港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這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慎重應對的重要問題。

  國家安全領域的挑戰和機遇

  中國國家安全面臨的挑戰,主要源於某些國家對中國崛起的戒心。不妨換位思考,如果你是「江湖老大」,看着「老二」的實力不斷增強,你會怎麼想?世界上,最不好扮演的角色就是「老二」。

  1890年美國成為第一經濟大國以來,第二經濟大國大約每16年更迭一次,英國、德國、法國、蘇聯、日本等曾經的第二大經濟體,後來都因為種種原因失去了第二名寶座。今天的中國已坐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子,這怎能不讓「老大」焦躁不安呢?儘管中國主張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但實力和經驗左右着「老大」的思維,遏制「老二」崛起是其不變的目標。在這一大背景下,中國的國家安全必將面臨風風雨雨,甚至驚濤駭浪。尚未統一的台灣,無疑是第一個「棋子」,「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也會成為一個「棋子」。

  香港,是全球具有特殊性的一個地方。這種特殊性緣於「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在一個主權國家,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共生並存、和諧相處,這是「世界唯一」。正因為有這種特殊性,也給某些國家利用香港挑戰中國的國家安全提供了想像空間。在香港,來自國家安全領域的挑戰,本質上就是挑戰憲法和基本法的權威,搶奪香港的管治權,繼而把香港變成圍堵中國內地的「橋頭堡」。可以預測,一切活動都將按照這一邏輯展開。也許「面具」會不停更換,但邏輯主線將清晰如一。

  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凡事「危」中有「機」。以香港過去五年多來的「政治爭拗」為例,某些勢力每次對「一國兩制」的挑戰,都是一次宣傳普及憲法和基本法的機會,正是通過一個個活生生的事例,人們認清了「港獨」的本質,加深了對「一國兩制」的理解,明白了「何為中央全面管治權」、「何為香港高度自治權」?悟出了香港和內地相處的原則和規則。不懼風雨,沉着應對,讓壞事變好事,把每一次挑戰都變成機遇,這是我們應有的戰略定力和良好心態。

  經濟領域的挑戰和機遇

  綜觀今日世界,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逆全球化」現象愈加明顯。一個明顯的事例是:「美國優先」這樣的話竟然出現在各種國際場合,甚至出現在聯合國。正如某國元首所批評的那樣,如果每個國家都高喊自己的國家優先,毫不妥協退讓,聯合國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試想,如果「老大」只顧自己、不顧他人,必然產生示範效應,致使更多國家效仿;如果大家「只掃自家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全球貿易規則將被打破,世界經濟秩序將會紊亂。如此一來,「黑天鵝」事件將層出不窮。

  香港,是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這種影響力主要來自香港的經濟地位。香港是全球金融、貿易、航運中心,連續25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香港經濟完全是外向型的,這決定了全球經濟的風吹草動,必然波及香港經濟。如果全球經濟形勢沒有出現新的轉機,香港經濟將長期面臨風險和挑戰。

  但現實告訴我們,前路雖有風險和挑戰,機遇也相生相伴。香港並非「單兵作戰」,背後有國家的強力支撐。我們分析機遇,必須把香港和國家放在一起來考慮。在九七亞洲金融風暴、二○○八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央政府力挺香港,幫助香港渡過難關。如今,隨着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隨着國家實力的一步步增強,可以打的「牌」更多,香港和內地還可以聯手創造更多新機遇。比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徹底破解香港發展空間狹小的難題,為香港的實體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等帶來新機遇。再比如,「一帶一路」建設,「香港的現代服務業+中國製造+中國建造」,可以形成完美組合,為沿線國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催生新的機遇。還應看到,擁有近14億人口的中國內地,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而且這個市場的消費層級還在不斷提升,可以為香港企業提供更多機遇。總之,只要我們把香港和國家聯繫起來思考問題,就能發現新機遇。

  文化領域的挑戰和機遇

  縱觀人類歷史,世界自古以來都是多元的,文明並無優劣好壞之分,各種文明和諧共生,人類才會太平安寧。但伴隨着西方社會的強大,「西方文明中心論」和「西方文明優勝論」不脛而走。西方國家標榜,他們的價值觀是人類普遍的、共同的、最完善的和終極的價值觀。因此,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價值觀不僅排斥,而且不惜訴諸武力,「為價值觀而戰」之類的話在西方媒體上屢見不鮮。

  香港是中西文化的交匯點,文化多元是香港特色亮點,也是香港人引以為驕傲和自豪的地方。但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下,不排除某些人以「文化優先」對付香港的「文化多元」。過去香港某些人拋出的「抗中拒共」、「中港隔離」言論,炒作「內地人素質低」,發起「驅蝗行動」,甚至有候任議員在宣誓儀式上以「支那」稱呼中國人,這些不僅是挑戰「一中」原則,也是對中華文化的蔑視和侮辱。隨着這些過激言論和行為在香港受到遏制,不排除某些人將來拋出新招術,在文化領域興風作浪。這同樣是香港長期面臨風險和挑戰。

  但5000年中華文明從未斷流的事實告訴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我們要有足夠的文化自信。越是有挑戰,越能證明中華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中華文化的核心是一個字:「和」。「君子和而不同」,「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協和萬邦」……遠的且不說,「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能在中國產生並成功實踐,而不是在其他國家,這正是「和」文化孕育的碩果。

  每一次來自文化領域的挑戰,都是香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機遇,只要我們準確把握「和」文化的實質,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心態積極應對,就能化解風險,創造機遇。

  世界亙古不變的定律只有一個字:「變」。在變的過程中,風險和機遇從來都是形影相伴,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積極作為,就能化「危」為「機」,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推進「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

  註:《大公報》獨家發表,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