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公評世界\傾斜的中美俄歐大四角正在尋找新支點\周德武

時間:2019-06-06 03:03:25來源:大公報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天啟程前往莫斯科,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歐洲之旅進行到了第三天。中美兩國領導人同在歐洲的地理版圖上,給了世界更多的想像空間,也凸顯了百年變局中的歐洲依然佔據着政治高地,俄羅斯和歐洲在中美競技場上的任何偏移都會打破中美俄三角甚至是中美俄歐四角關係的平衡。

  近年來,歐洲被移民、主權債務、英國脫歐等問題所拖累,正等待着選擇方向。特朗普歐洲之行的重要目的是,在與中國展開全面政治、經濟與軍事競賽的新時代,尋找遏華的同盟軍。而離諾曼第不遠的地方,習主席正與普京總統共同慶祝中俄建交七十周年,迎接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新時代。一個為圍堵中國而來,一個為深化中俄友誼而往,大國博弈的力度顯出了高低。美俄聯手的幻象變成了中俄聯手的現實,讓美國的戰略家們扼腕嘆息。

  中俄建交七十年,有坎坷,也有低谷,但風雨過後的彩虹更加絢爛。「世界大勢的看法相近,治國理政的理念相通」,夯實了兩國關係的基礎。如今均面臨着美國的打壓和制裁,被美國同時貼上了「修正主義國家」的標籤,被其視為需要全力應對的「戰略競爭對手」,中俄關係的戰略性由此可見一斑。儘管特朗普對習主席的到訪充滿醋意,但是固守意識形態偏見的美國有強大的反俄勢力,特朗普縱有發展對俄關係的願望,但「通俄門」調查,讓他的四年任期一直籠罩在執政合法性的陰影之中,除了與普京在國際場合的幾次有限接觸外,多談幾十分鐘,都會招致美國國內不小的炒作,更別指望能像小布什那樣,「一眼就能看透普京的靈魂」。

  中俄關係頂着各種壓力一路走來,雙邊貿易額推升至1000億美元大關,把美俄280億美元的貿易額完全踩在腳下。美國一些媒體感嘆,「華盛頓離間莫斯科與北京,進行了30年曠日持久的努力,不僅一無所獲,還催生了俄中夥伴關係」。這些年來,有關「西伯利亞被中國移民佔領」「中國侵蝕俄羅斯在中亞的傳統勢力範圍」之說在俄流傳甚廣,旨在煽動中俄之間的政治猜忌,但這些說法在兩國領導人的戰略互信面前一一化解。

  普京的清醒得益於葉利欽的教訓。曾經滿懷熱情向西靠的俄羅斯不僅沒有被西方接納,反而加速了北約和歐盟的東擴,直抵俄羅斯的家門口。走馬上任的普京把民族復興的希望寄託於東方,對於有「雙頭鷹」之稱的俄羅斯來說,不再左顧右盼,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戰略抉擇。美前國防部長帕內塔不無憂慮地指出,「中俄兩國聯手,將給美國造成巨大麻煩」。美國的戰略家們最近強烈建議特朗普,「如果美國明智的話,就應用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努力在中俄之間製造不和」。這恐怕是中俄關係邁向新時代進程中需要時刻防範和警惕的動向。

  特朗普拉俄不成,現在把重點放在了歐洲。令英國十分尷尬的是,首相尚未離任,特朗普就在倫敦對未來首相人選指手畫腳,實在有辱大英帝國的臉面。特朗普竭力煽動英國硬脫歐,不給歐盟分手費。他承諾英國一旦脫歐,美國立即就與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希望給猶豫不決的英國吃下定心丸。但留歐派人士認為,特朗普給英國帶來的是一副毒丸,脫歐後的英國從此昏昏欲睡,只能聽任美國擺布。工黨領袖郝爾彬和倫敦市長乾脆加入到反特朗普的抗議隊伍之中。

  脫歐問題如此複雜,已先後讓兩位首相葬送了政治前程,可見,請特朗普給英國支招算是找錯了對象。歐洲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發源地,從戰爭廢墟上爬起來的歐洲人終於意識到,建立以多邊主義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及尋求歐洲的一體化、讓渡部分國家主權是實現歐洲繁榮的必由之路。歐盟的誕生固然源於歐洲聯邦主義的理想,但樸素的思想火花還是來自於德法荷比盧等國成立的煤鋼聯營,把煤與鋼統管起來,那麼也就極大制約了戰爭武器的製造,希望此舉為歐洲不再發生戰爭加上一道保險。順着這樣的思路,歐共體呼之欲出,直至歐盟的誕生。一個挑戰美元地位的歐元橫空出世,讓美國驚出了一身冷汗。美國的戰略家們及時挑起了南斯拉夫戰爭,才將歐元的發展勢頭壓了下去。時至今日,歐元在世界外匯儲備中的比重一直停留在20%至25%的區間。

  特朗普歐洲之行尚未結束,但「大西洋越來越寬」的說法有了更多的佐證。如果說特朗普訪英對抗議人群可以「視而不見」,但馬克龍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的批評不可能被忽略。在法國大選之前,特朗普對極右分子小勒龐青睞有加,好在馬克龍這匹黑馬擋住了她通向愛麗舍宮之路。但執著自負的特朗普不會因為幾句罵聲和指責聲就改掉了干涉歐洲內政的毛病。

  歐洲的議會選舉剛剛落幕,民粹歐洲主義的幽靈在歐洲上空徘徊。當下歐洲政治光譜中,的確有讓特朗普興奮的一面,民粹主義政黨在歐洲議會的議席有所上升,雖然沒有像媒體預測的那樣達到30%以上的水準,但20%的議席足以做到「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特朗普的前軍師班農親自到歐洲指導,期待歐洲更多國家改變顏色。讓特朗普有點失望的是,這次選舉的第一大贏家不是極右黨派,而是綠黨。作為退出巴黎氣變協定的特朗普總統,對於環保主義的話題自然嗤之以鼻,認為全球氣溫升高是道偽命題,既束縛了美國的油氣企業發展,也會讓美國為了所謂的碳排放指標埋單。與綠黨尋找共同的話題無異於緣木求魚。

  馬克龍作為新一代歐洲政治領軍人物,振興歐盟的抱負已為世人所領略,儘管他深受「黃背心運動」的困擾,其徵收柴油稅的初衷也是為了落實巴黎氣變協定,但他對民間百姓的疾苦體察不夠,也讓馬克龍吃盡了苦頭。默克爾在德國的政治困境越陷越深,基民盟在最近的幾次選舉中一再失利,她能不能挺過2021年都是問號。英法德三駕馬車,英國要跳車,默克爾要被趕下車,迷茫的時代把馬克龍推到了主駕駛的位置。

  在中美俄歐四角關係的互動中,特朗普的最大誤判,莫過於想當然認為這些盟國還願意跟他一起走,但今日之中國不同於冷戰時之蘇聯。中國既是軍事上的強手,更是經濟上的巨人,中國市場的磁力足以吸走歐洲每一顆鐵釘,小心處理對華關係已成歐洲的新共識。英國在華為問題上已經給特朗普上了生動的一課,要讓美國接受這個現實還需要時間。

  七十五年前,美英法登陸諾曼第為了打敗一個敵人,七十五年後,美國人再次來到這裏,號召歐洲一起打敗新敵人。但75年的歲月讓美歐在共同敵人的認知上漸行漸遠。七十三年前,冷戰的鐵幕在歐洲降下,歐洲深受其害。七十三年後,科技新冷戰的鐵幕在美國降下,歐洲決不能重蹈覆轍,這是歷史教給歐洲的答案。因為無論是一個人、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區域組織,不能在同一個問題上犯兩次錯誤。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