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焦點縱論/中美貿易戰重塑國際秩序\劉兆佳

時間:2025-10-31 05:01:56來源:大公报

  今年年初,美國總統特朗普悍然、粗暴和魯莽地對全世界發動關稅戰,而中國則是其主要打擊對象。在這場關稅戰中,美國的盟友和其他國家紛紛以不同方式和程度向美國諂媚和屈服,而中國則是突出的例外。在應對美國這場旨在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發展模式和徹底遏制中國崛起的貿易戰爭中,中國在多年前早已作出周全準備,並擬定了各種應對不同場景的精準反制方案。針對美國的各種挑釁,中國展示了厚積薄發的反制和反擊能力,迫使美國節節敗退。近月來,為了挽回敗局,特朗普政府大幅提升對中國的打擊力度,除了進一步限制高端科技對華出口和逼迫盟友和夥伴對中國實施制裁和削減對華經貿往來外,美國還不斷擴大對中國企業的制裁,尤其惡劣的是對與中國有關的貨船進入美國港口時徵收巨額港口費,並橫蠻無理地通過「穿透性」方式對那些已經被制裁的中國企業屬下的數千個子公司實施制裁。

  攻守易位中國「以戰止戰」

  對於美國發動的貿易戰,中國一直以來採取「對等反制」戰略,包括減少購買美國的農產品和液化天然氣、把一些美國企業特別是軍工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減少持有美國國庫債券、削減入口美國製造的芯片、適度管制稀土、一些關鍵礦物和金剛石微粉等生產原料的出口、對一些美國大企業比如英偉達(Nvidia)、杜邦(DuPont)、谷歌(Google)和高通(Qualcom)等進行反壟斷調查等。

  由於美國近月來急劇升級了對華的貿易戰,中國毅然決然對美國進行史無前例的大力度反擊。中國推出主要是針對美國的、對與稀土有關的全產業鏈和供應鏈實施嚴厲的出口管制,從而重創美國的高科技產業、製造業和軍工企業。更為重要的,是中國「仿效」美國對稀土出口實施「長臂管轄」,斷絕美國從其他國家獲取來自中國的稀土或與稀土產品的渠道。中國也對與美國有任何關係的貨船進入中國港口時徵收日後還會不斷增加的港口費。

  中國此舉的另外一個目的,是要防止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的盟友配合美國遏制或制裁中國。中國的嚴正立場是中國必然會對那些因為配合美國的遏華戰略而損害中國利益的國家和實體實施嚴厲反制和報復。事實上,為了討好美國和免除美國的制裁,一些國家確實對中國採取敵對行動。最近,荷蘭以粗暴手段沒收和控制中國的聞泰科技(Wingtec)在荷蘭擁有的安世半導體(Nexperia),遭遇到中國的強力反制,讓荷蘭乃至歐洲企業受到極為沉重的經貿傷害。另一個例子是中國制裁韓國的韓華海洋集團(Hanwha Ocean Co., Ltd.)在美國的五個子公司,原因是那些子公司配合美國打擊中國造船業和利用購自中國的稀土為美國維修軍艦,從而危害中國國家安全。這些便是中國對那些與美國勾連對中國企業圖謀不軌的外國企業敲響警鐘。

  中國的各種反制和反擊美國的政策和措施標誌着中國對美戰略出現了重大的變化,反映中國從「被動戰略防禦」轉向「主動戰略反擊」。中國要通過「攻守易位」一舉讓美國徹底知道中國已經擁有美國無法戰勝的龐大實力、美國對華的貿易戰必將以失敗告終。而今後美國的最佳對華政策是放棄遏制中國的念頭、不再對中國發動任何形式的戰爭、誠心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和以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的態度與中國交往。質言之,中國是希望「以戰止戰」或者「以戰逼和」,迫使美國終止其多年來對中國發動的連綿不絕的敵對行動。

  美國對中國的「突然」戰略轉變感到意外和錯愕,亦沒有有效應對的辦法,但其本能性的反應卻是對中國進行更大的威嚇,包括威脅再大幅提高對中國進口貨品的關稅、威脅斷絕提供關鍵軟件和不向中國提供飛機引擎和零件。美國有人甚至威脅要把中國逐出SWIFT和美元體系。不過,美國這些威脅實際上只是「空洞的威脅」(empty threat),不值一哂,原因是那些制裁雖然會對中國造成傷害,但卻同時會嚴重打擊美國的企業與投資者、斷送美元霸權、強烈衝擊美國經濟、擾亂國際貿易和金融、也嚴重損害美國的盟友和其他國家的利益。

  為了應對美國持續不斷發動的貿易戰、科技戰和金融戰,中國在過去十多年已經作出各種戰略部署,其核心是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對美國在眾多領域的依賴,也就是要主動與美國進行戰略「脫鈎」,同時也不斷積聚各種可以用來反制和反擊美國的實力。

  首先,中國竭力擴大其國際經濟空間,爭取更多貿易夥伴,削減與美國的貿易。今天,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量只是中國對外出口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儘管特朗普不斷以增加對中國貨品的關稅相威脅,其對中國所能造成的傷害則頗為有限。相反,減少入口中國商品只會激化美國的通脹、拉低美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增加美國製造業的生產成本。

  第二,中國不斷減持美元資產,特別持續減少美國國庫債券的持有量,並增加黃金儲備。這一方面可以減少中國在美資產被美國凍結或沒收的風險,另一方面則防範美元資產不斷貶值所帶來的損失。

  第三,中國大力擴大、提升和優化CIPS(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這個由中國主導並以人民幣為主的國際支付系統。即便美國最終不顧一切像對付俄羅斯和伊朗般將中國逐出SWIFT,中國也有自主可控的替代品來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中國對外貿易暢通。由於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和工業生產國,而不少國家對美國不斷肆意把美元「武器化」又深惡痛絕,CIPS的發展潛力因此不容小覷。

  第四,為了規避美國以美元為武器來打壓中國以達到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利益,中國近年來以多種辦法加速人民幣國際化,主要手段是在世界上注入更多人民幣供應和不斷增加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的計價和支付貨幣。越來越多國家比如俄羅斯、巴西、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在與中國貿易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貿易時採用人民幣。最近,中國成功促使澳洲鐵礦公司必和必拓(BHP Group)以人民幣進行鐵礦石交易。事實上,越來越多大宗商品交易已經用人民幣結算,而這個趨勢亦不會逆轉。人民幣在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乃至一些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和投資上的使用量正在不斷上升。中國大力打造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和香港成為首要人民幣離岸國際金融中心。中國放寬人民幣對美元的捆綁、並按照國家發展需要而釐定人民幣的匯價,也有助於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吸引力。

  第五,美國長期以來利用美國和其盟友比如荷蘭和日本乃至非盟友的台灣地區在若干尖端科技上的優勢對中國「卡脖子」,目標是要遏止中國高科技乃至中國經濟的發展,其中最關鍵的是先進芯片、製造先進芯片的硬件、材料和軟件、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大飛機的發動機等。然而,經過多年來中國政府的政策推動、資金投入、人才培訓,並以中國的完整製造業和龐大國內市場為支撐,中國在幾乎所有被美國「卡脖子」領域已經取得重大進展。今天,即便美國繼續在那些領域進行「卡脖子」,中國也有應對的辦法。實際上,美國在高科技上對中國的遏制,反而更促成中國在高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讓中國在科技自主上持續取得佳績。中國在高科技上逐步與美國「脫鈎」,實際上讓美國的高科技企業越來越失去中國的巨大市場和能夠投放於研發的資金。

  第六,經過數十年的經營和研究,中國在稀土開採、加工、提煉、產品製造和工業應用等環節都在世界上已經取得了相當程度的對全產業鏈和全供應鏈的「壟斷」。相反,雖然美國在稀土生產上起步最早,但很快便因為環保、成本和戰略短視等因素而丟失了這個至關重要的戰略產業。今天,稀土和稀土磁鐵對高科技、工業和軍工產業極其重要。可以說,如果缺少稀土和稀土磁鐵,現代工業生產便要停擺。鄧小平先生對稀土的戰略價值極具遠見,他很多年前便提出「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的說法。在當前的中美經濟戰爭中,稀土是中國可以用來「卡」美國「脖子」、迫使美國向中國低頭的「撒手鐧」,而在中美對美國的戰略走向「主動戰略反擊」的過程中,稀土便是制勝的手段,而中國也能夠在過去的經驗基礎上睿智地和精準地運用這件武器來取得赫赫戰果。

  最後,美國對中國的不斷遏制,讓中國人更加上下一心,同仇敵愾,以堅毅不拔和艱苦奮鬥的精神對抗美國。團結一致、鬥志昂揚的中國人讓中國有無比耐心和韌力對抗美國發動的經濟戰爭。事實上,由於中國人在應對各種壓力時,比美國人更有定力和耐力,中國有絕對能力打贏與美國的「消耗戰」。

  經過接近一年的較量,美國在對華的經濟戰爭其實已經落敗。美國能夠用來威脅和脅迫中國的手段已經耗盡,並呈現「黔驢技窮」的窘境。中國不但沒有向美國屈服,反而以稀土嚴厲管制為主的奇招迭出,令美國招架不住,慌亂失措,頻頻退讓,無功而返。其實,中國還有一些尚未動用的手段比如對製造藥品基本材料的管制。

  毫無疑問,從一開始,美國便在過度低估中國實力和過度高估自身實力的情況下貿然對中國發動經濟戰爭,結果是讓自己陷入難以自拔的尷尬和被動境地。美國不但不能迫使中國在重大和關鍵事項上對美國讓步,反而美國要向中國作出它過去極不願意也沒有想像到要作出的讓步。其實,在中美關稅戰開打之初,我已經指出美國作出了嚴重戰略誤判,假設中國會因為國內存在各種經濟困難而對美國迅速低頭,而最終美國則會因為中國的強力反制而鎩羽而歸。

  雖然這場中美經濟戰爭尚未完結,但西方不少專家學者已經斷言美國已輸掉這場關乎中美實力對比變化和國際秩序重塑的大國戰爭。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網站10月23日連續刊登兩篇文章,認為中國正在贏得這場與美國的貿易戰。那位一貫反華和主張全面遏制中國的美國戰略學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國際政治學教授哈爾.布蘭茲(Hal Brands)亦於10月19日發文斷言「中國已經贏得了美國想要的貿易戰」(China is already winning the trade war America wanted)。美國在這場與中國的經濟戰爭中落敗,結果不單是美國蒙受巨大經濟和聲譽損失,更重要的是那個冷戰結束後由美國主導並被特朗普不斷摧殘的國際秩序面臨解體與重塑。

  美走向不可逆「霸權黃昏」

  首先,今年9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盛大閱兵無可爭辯地確立了中國軍事超級大國的地位。中國在中美經濟戰爭中取得勝利更進一步印證了中國的全面崛起和中國制定國際貿易遊戲規則的能力。美國的一位前貿易代表邁克爾.弗羅曼(Michael Froman)甚至認為中國已經重塑了國際體系(China has already remade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今天,中國的實力大體上已經與美國勢均力敵。美國經濟學者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甚至覺得中國已經超越美國(China has overtaken America)。中國憑藉自己的力量在經濟戰爭中挫敗美國,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聲譽和影響力,彰顯了中國體制和發展模式的優越性,使得更多國家包括部分美國的盟友對中國刮目相看,更私底下欣賞和感激中國對美國霸凌行徑的「懲罰」。中國崛起成為超級大國將會基本上結束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進一步推動世界走向多極化。在這個多極化的世界中,不少中小國家將會在中國的支持下得到在國際事務上更大的話語權和自主權。

  第二,美國在這次中美經濟戰爭中受挫,暴露了美國實力的不足和不自量力,也反映了美國正在走向無法逆轉的「霸權黃昏」。美國的衰落更會帶動整個西方世界的衰敗和西方世界的分化與分裂。西方的衰落也將會加快全球南方的興起。非西方國家對美西方在政治和文化上的恐懼、仰視和臣服將會不斷下降,而對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則會攀升。全球南方國家在中國的帶領和引領下將會聯手協力推進一個更公平、公正和合理的國際秩序的誕生。美國和西方的全球霸權將被削弱,美西方主導的眾多國際組織亦將面臨各種來自全球南方的改革壓力。

  第三,美國一直引以為傲的盟友體系將會出現裂縫。特朗普對其盟友的各種苛索、脅迫、霸凌、巧取豪奪和背信棄義讓不少盟友驚恐、不解和憤怒,美國的盟友體系的團結性和可靠性已經動搖。中國的崛起和其所展示的龐大實力讓部分美國盟友得以選擇與中國交好而減少對美國的過度依賴,特別在經貿和金融領域,從而獲得更多的戰略自主和主權獨立。反過來說,美國的盟友也會怯於中國的強大而不願意或者拒絕與美國聯手遏制中國。在今後的中美交鋒上,美國會發現自己的盟友越來越不可靠,甚至成為美國遏制中國政策的絆腳石。

  中國廣交朋友得道多助

  第四,中國在中美經濟戰爭中取勝後將會有更多機會和更大空間在國際上爭取更多的朋友和夥伴,而中國的龐大市場、持續的改革開放和對多邊主義的執著將讓中國得以贏取更多國家的信任。美國的單邊主義和「美國優先」政策只會讓美國在世界上越來越孤立,而中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合作共贏」的主張則會讓中國在世界上更能廣交朋友和得道多助。

  當然,在可預見的將來,期望美國衷心承認自己已經走向衰落並放棄遏制中國的戰略不切實際。基於種族、文化、宗教、利益和內部政治鬥爭需要等原因,美國不會放棄遏制中國,仍然會在不同領域對中國進行打擊。中美貿易戰、關稅戰和科技戰仍會長期在「談談打打」中繼續進行,雙方在次要問題上會與對方妥協並達成一些有時限的協議,但在那些關乎本國核心利益與安全的問題上則難以退讓。這點可以從習近平主席與特朗普於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的商談結果中得見。

  不過,隨着中國的不斷崛起,而中國的綜合國力又出現凌駕美國國力之勢,美國會發現在遏制中國時越來越力不從心,收效越來越少,自己要承受的損害越來越大,而越來越多的盟友又愈來愈不願意聽命和追隨。對我們而言,最佳的結局是美國從理性角度選擇與中國平起平坐、相互尊重,共同為人類謀福祉。不過,我們還很有機會遇到一個不顧一切要扳倒中國,並不惜為此陷全人類於危難的美國,然而屆時我們將會看到不少國家願意與中國一起阻止美國胡作非為。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