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國際觀察/全球經濟衰退下中國的實力、活力與動力\宇 文

時間:2022-11-28 04:24:40來源:大公报

  受俄烏衝突、美歐通脹高企以及暴力加息影響,全球經濟面臨衰退趨勢。11月1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除了俄烏衝突造成的嚴重破壞外,過去一年裏的貿易壁壘增加,可能給全球經濟造成1.4萬億美元的損失。該機構預測2023年的全球經濟增長比例將放緩至2.7%,發達經濟體的總體增速下降至1.1%,遠低於2022年的2.4%。

  此外,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也表示,該機構已將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6月預測的約3%下調至1.9%,全球經濟正危險地逼近衰退。最近,摩根士丹利也發布了一系列2023年經濟展望報告,預計明年發達經濟體將「處於衰退或接近衰退」,而新興經濟體將「溫和復甦」,整體經濟回暖則難以預測。

  全球各大機構在唱衰全球經濟尤其是發達經濟體的時候,對中國經濟相對樂觀。IMF預測,在全球大國(含發展中大國)中,中國或是極少數2023年的GDP增速高於2022年的大國。

  中國依然是全球經濟引擎

  中國經濟的向好趨勢從季度經濟增長曲線即可看出。其中一季度增長4.8%,二季度增長0.4%,三季度增長3.9%;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3%,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預計四季度經濟增長會更好,雖然離年初預期增長有一定差距,但全年經濟增長有望超過4%。基於今年較低的基礎,2023年中國經濟有望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長,兩年平均下來經濟增長或為4.5%左右。按照IMF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中國經濟增長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依然表現突出,在新興經濟中也可圈可點。

  雖然全球經濟面臨衰退趨勢,但中國依然具有支撐和引擎全球經濟的不竭動力。

  一方面,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貨物貿易體,即使經濟增長降至中低速水平,也能激發出強勁的引擎動力。以2022年經濟增長為例,4%對中國屬於中低速增長,對美歐日等經濟體而言則屬於高速增長。當然,這樣的經濟增長率低於印度,但印度GDP基數較小,且沒有形成穩定的高速增長期。另一方面,中國多年來已經形成引擎全球經濟的強大慣性力量。此前世界銀行發布報告認為,從2013年到2021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了38.6%,超過七國集團(G7)平均貢獻率的總和25.7%。G7中貢獻率最高的美國佔比18.6%,其他6個國家加起來不足10%。

  中國引擎全球經濟的強大慣性力量,不僅來自於中國經濟長期的高速增長,更是中國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折射。

  一方面,中國穩固了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貨物貿易佔世界比重從2012年的10.4%提升到2021年的13.5%;中國已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和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中國已經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通達歐洲20多個國家的中歐班列運量持續增長,維護着國際產業鏈的穩定通暢;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的情況下,中國成功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經貿盛會,彙天下之物產,促商貿之流通,聚發展之合力。

  高水平開放增外資吸引力

  另一方面,西方主要經濟體採取各種措施要求資本和製造業回流,但中國依然是全球外資的主要流向地。據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037.6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5.6%,折合1553億美元,同比增長18.9%。從來源地看,德國、韓國、日本、英國實際對華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14.3%、90.7%、39.5%和22.3%(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

  此外,人民幣地位越來越硬通,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提升了人民幣在全球貿易中的支付比例。中國資本市場也越來越全球化,對全球資本越來越具有吸引力。

  2022年中國經濟遭遇了一些困難,而西方經濟體的高通脹和粗暴加息的溢出傳導,也拉低了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但中國也形成了抵禦通脹和資本外流的屏障。中國不僅維持溫和通脹的態勢,也繼續吸引外資流入,人民幣匯率雖然進入「7時代」也確保了相對穩定。

  隨着通脹溫和、年底風險控制和中央一攬子穩經濟舉措的發力,今年中國經濟不僅會有一個好的「總結」,明年還會有更好的經濟增長預期。有趣的是,在全球矚目的卡塔爾世界盃賽場,來自中國的廣告在綠茵場隨處可見。這也驗證着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實力、動力和活力。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