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加價浪接浪 民生何其艱

時間:2022-11-27 04:24:15來源:大公报

  圖:公用事業加價令市民百上加斤,政府應發揮以民為本精神有所作為。

  繼兩電提出加價後,天星小輪、五間專營巴士公司亦先後提出加價,甚至的士業界也表示受通脹及燃料價格上升影響,計劃申請加價。基層市民疫下搵食本身已相當艱難,如今又要面臨多項公用事業接連加價,生活壓力百上加斤。大型企業在艱難時期理應承擔社會責任,與市民共渡時艱,而更關鍵的是,政府面對這波加價潮,又有否盡力做好自己的角色?\

香港菁英會副主席、註冊社工 梁秉堅

  香港經濟仍處於邁向復甦的起步階段,不少市民的薪金仍未回復疫前的水平,有的甚至只能靠兼職、散工賺取微薄的薪金,突然要面對一浪接一浪的公用事業加價潮,無疑令市民生活百上加斤。

  中央曾多次要求特區政府施政應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精神,亦強調要提升香港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事實上,新一屆政府第一份施政報告中,確實體現出「貼地」推動施政的新作風,出台多項新政策主動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繪製了一幅香港未來發展的美麗藍圖。加上疫情漸趨平穩,社會開始踏上復常之路,不少市民對社會發展前景滿懷希望。

  可是,突如其來的公用事業加價潮,卻令到市民尚未能享受到經濟復甦之利,便要面對生活開支增加,這樣又如何能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筆者明白,公用事業要面對通脹、燃料價格、設備投資和維修、薪酬開支、乘客量不足等問題,確實有需要加價以維持營運,但相關企業提出加價時,又有否考慮本港現時的經濟狀況,有否顧及市民的負擔能力呢?兩電、巴士公司、天星小輪都不是中小企,而是提供公營服務的大型企業。作為大型企業,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不能只以賺錢為一切大前提,更需要在必要時回饋社會,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近三年來,香港經濟深受疫情打擊,由之而起的失業、結業潮更對民生造成衝擊,大型企業在關鍵時刻卻選擇以自身利益為優先,對小市民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更何況現在香港已逐漸踏入復常之路,就算加價,又何必急在一時呢?

  另一方面,雖然政府與兩電就收費和價格調整機制簽訂了管制計劃協議,兩電提出的加幅亦在協議框架內毋須行政會議審批,但政府是否有責任要求兩電不能純粹以企業利益為出發點,必須考慮市民的承擔能力,甚至要求電力公司調低加幅?就算存在《利潤管制協議》,政府也應該盡力與兩電進行談判,若然一句「尊重合約精神」就自動放棄,不只未能體現為民為本的精神,長遠也只會令施政思維僵化。特區政府要提高治理水平,必須把有為政府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對於不合時宜的機制,就應積極探討改變的可能性。

  不論天星小輪、巴士公司,甚至的士的加價申請,政府同樣要以市民的幸福感作為審視加幅是否合適的其中一項標準,更妥善處理相關的加價申請。

  在涉及民生的施政上,特區政府需要做到有所作為,立法會議員也要出謀獻策,這樣才能把市民的利益最大化,並使企業做到可持續發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