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學者論衡/「一國兩制」的均衡之維\曹旭東

時間:2022-11-25 04:24:26來源:大公报

  需要強調的是,這裏的均衡並非沒有主次,並非否定「一國」作為根本和前提。這裏的均衡是指在「一國兩制」運行層面應有的思維方式,簡單來說就是不走極端,維持良性的主體間關係。「一國兩制」一度遭遇的挫折主要來看就是主體間關係失衡帶來的後果,「一國兩制」行穩致遠需要平衡不同主體的核心關切。

  第一,中央管治與特區自治。所謂只講「兩制」不講「一國」的核心問題是不尊重中央管治,而中央管治權的本質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管治權力。「兩制」怎麼尊重「一國」?其實就是尊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人可能認為尊重國家與尊重黨是兩個事情,這種觀點一方面不符合中國的憲制框架,因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僅是政治事實,也是憲法規範;另一方面不符合道德邏輯,要知道「一國兩制」是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如果借用這樣一個具有包容性的制度去傷害制度的設計者,無異於「恩將仇報」。

  真誠回應國家安全關切

  第二,國家安全與政治包容。維護國家安全具有天然的正當性,也是「一國兩制」的政策原意,更是中央與特區共同的憲制責任。基本法賦予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實際上也是一種信任。2003年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立法的失敗本質上是對政治信任的傷害。建構更具有包容性的政治體制和選舉制度當然也具有重要的正當價值,也是中央所期望的。

  但是包容也是有底線的,如果中央不能合理相信國家安全、政權安全在所謂的「真普選」之後不會受到衝擊,就只能根據「實際情況」就選舉制度作出安排。要知道基本法在關於特區民主發展的規定中要求同時考慮「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兩個原則,而且「實際情況」原則在前。

  第三,政治訴求與經濟民生。政治訴求自然有其獨立價值,但當政治競爭演變為惡性黨爭的時候,必然會帶來政治失序;當某個黨派為了自己的政治訴求而無所不用其極,從「溫和」演變成「極端」,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這些演變背後其實是極度不負責任的自私取向,政治乃公器,但在「極端派」眼中政治不過是撈取名聲和利益的工具。「極端派」名義上是監察政府,實際上是為反對而反對,其終極目的是破壞政府權威,而非幫助其改善施政。最終傷害的是普羅大眾的經濟民生訴求,而這本應是最大的政治。

  扭轉失衡局面,重建政治互信,回歸良性政治生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特別是那些為反對而反對的人士必須作出調整,尊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真誠回應國家安全關切,摒棄極端立場,積極提出意見協助特區政府改善施政,才可能獲得更具包容性的政治空間。「一國」底線愈牢,「兩制」空間愈大,說的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